第12版:读枣庄民生
  
本版新闻列表
 
 
   枣庄新闻网首页 | 枣庄日报 枣庄晚报 新视听 新闻绿洲
 
  
2015年9月30日 星期
软磨硬泡买手机只为炫耀
小学生加入“手机族”助长攀比风


如今开学已近一个月,学生们又慢慢融入了校园生活之中。然而开学后不少老师发现,学生携带高档手机等贵重物品的现象也逐渐增多。26日记者在调查中得知,因携带贵重物品影响孩子学业、物品丢失以及孩子攀比心理滋生的现象比比皆是。

小学三年级学生竟用5000多元手机

“现在的小学生都用苹果6手机了,让我们这些当老师的情何以堪。”薛城区燕山路上一所学校的老师说,前段时间见到孩子在上课时玩手机,于是便将手机没收了。回到办公室她仔细一看,竟然是一款苹果6手机。要知道办公室里不少同事用的手机都没这款手机好,一个孩子用的手机竟然比老师用的还要好,不免让人觉得有些不妥。

连小学生都有了手机,那么初中高中的学生自然就更不用说了。“我一个班的同学大多数都有手机,我们还有专门的通讯录方便大家联系。”今年正在读高一的学生小刘说。

孩子软磨硬泡买手机只为炫耀

“手机还好说,像那些智能手表、平板电脑与学习无关的东西,孩子们难免会在上课时玩,而且保管上也是一件麻烦事。”家住薛城区泰山路的薛女士表示,自9月初开学后,儿子就缠着她要买一部手机,方便和家里联系,起初薛女士不同意,但经不住儿子的软磨硬泡,终于答应了。然而一次偶然的机会,她看到儿子的QQ聊天记录,发现儿子买手机竟然是为了向同学们炫耀。“这些电子产品助长孩子们相互攀比的心理,对孩子们的成长其实是很不利的。”薛女士无奈地说。

老师:没收电子产品成“烫手山芋” 不慎丢失要赔偿

家住薛城区燕山路的林女士是薛城区某所小学的班主任,在上个星期的时候,林女士发现班内一名男同学在上课期间不听讲,而是在摆弄自己的手环,林女士毫不犹豫的没收了手环。

“我当时以为最多就是几十块钱的手环,我以前也买过一款小米的手环,才70块钱。”林女士表示,她将没收的手环放到了自己办公室桌子的抽屉内,打算过几天再还给这名男同学。可是过了几天后,当她再次打开抽屉时,发现该手环已经不翼而飞了。四处寻找不到后,林女士打算购买一个新的还给这名男同学,谁知一打听才知道,那个手环是国外的进口产品,价值一千多元钱!“没收贵重物品后,我们老师代为保管,如果出现丢失,我们还要进行赔偿,可是如果不没收,也不能眼睁睁看着孩子们玩物丧志。”林女士表示,孩子们携带的贵重物品,对他们来说无异于“烫手山芋”,但却不得不收。

市中区君山路上一所学校里的张老师认为,孩子携带手机等电子产品,对孩子本身来说可谓是百害而无一利。“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里的小皇帝,有的家长即使知道不好,但是不愿违逆孩子的愿望,用溺爱来包装孩子,造成了这一现象的加剧。”张老师表示,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家长应当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一味顺着孩子的意愿,只能害了孩子害了自己的家庭。

(记者 寇光)


  
2007-2011 © 版权所有:枣庄日报社 运营服务:枣庄新闻网
咨询/投诉:0632-3159725 QQ:1052190871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