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忠群
开会的目的,就是要传达上级文件、政策或布置工作任务,时间长短不是主要的,只要能在有限的时间里领会会议的主题,达到融会贯通就行了,回到单位、回到实际工作中再去认真落实,完成任务,有时会议虽然时间短,也一样能达到预期目标。
近日笔者有幸参加一个专题会议,会场布置简洁,台上一位主持人,一位讲话领导,会场内座无虚席,主持人开门见山介绍这次会议的目的要求,主讲领导几句话直奔主题,讲话中没有套话、空话、重复话,直接上“干货”,台下与会者听得聚精会神,原以为要开一上午,结果一个小时就完成了全部内容,时间虽短,但大家对这次会议要达到的目标和要求都听得明明白白、心领神会,散会后,与会者议论最多的一句话是:这个会开得让人心里透亮,清新、够味。
是啊!这样的会风怎能不让与会人员满意呢!由此笔者回想起曾经在某基层单位参加过的一次同样性质会议的场景:会场盛况空前,主席台上一排联椅坐满有关负责人,尽管台上的同志都是经常见面的熟人,主持人还是一一作了介绍,主讲领导在穿靴戴帽后作了正式报告,之后分管领导把会议主题展开讲一遍,随后具体分管的工作人员对会议主题再加深一步讲,为了更全面,还有几位有关人员又补充补充,最后主持人作全面总结,等到散会,时间都过了12点。
为了让会议达到目的,引起与会人员重视,开会时多位同志反复强调、加深印象,这倒无可非议,不过开短会能够解决的问题,为什么非要开长会去解决呢?现在上级要求广大基层干部,走千家进万户,去广泛深入群众,倾听他们的呼声,了解他们的诉求,把群众最急最盼的事调查清,去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这就需要充足的时间,如果经常去应付不该有的长会,深入群众时间必然就会少,直接影响公职人员尽义务,所以我们要提倡提高效率开短会,让广大公职人员有更多的活动空间。
想当初,会议冗长,文山会海的“会议病”曾在各地普遍存在,中央“八项规定”之后,各地会风有了很大改观,会议时间、程序比前都精减了不少,可开可不开的会就不开了,非开不可的会尽量压缩时间,在会议上直接上“干货”,这样多顺民心,合民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