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广阔
2010年以来,湖北地区高校新增20余张新面孔大学,这些院校或是由原来的学院升格为大学,或“独立”,或更名,或合并组建,或新建。目前,高校更名大战还在继续,本月将有武汉工商学院、文华学院等三张新面孔呼之欲出。在高校校名换来换去之时,湖北有15所高校换了以后的校名近似,导致开学时经常有新生走错校门。(5月17日《武汉晨报》)
国内大学的改名现象,呈现出两个特点:一是改名的高校越来越多,仅仅一个武汉市,在三四年之内就有20余张新面孔大学出现,其中大多数都是改名;二是改名变得越来越频繁,二次改名的比比皆是,甚至三次改名的也不少见。但不管这些大学改名的理由是什么,一般都脱离不了专科学校改名为综合大学;学院升为大学的“窠臼”,换句话说,就是改名后的“高大上”趋势很明显。
倒不是说大学的名字一旦确定就一定不能改,现在的问题是,多数高校的改名,显得很随意,其目的仅仅是为了有一个“高大上”的名字好吸引考生报名,所以才出现了愈演愈烈的高校“更名风”
高校频繁更改校名不但表明国家教育部门在高校更名设置和管理上不够严肃,同时也说明高校自身对办学目标缺乏认识,这无疑不利于高校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突出自己在某方面的学科和专业优势,从长远来看,既对高校本身的发展不利,同时也对国家的高等教育事业不利,当然也就是对大学生们不利。说到底,大学“更名风”的背后,反映出的是高校浓厚的急功近利思维。
对于高校“更名风”,首先需要高校本身多点长远眼光,少点急功近利思维,其次需要上级教育部门加强引导和管理,不能允许高校随意改名,频繁改名,及时刹住“改名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