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远
近期,笔者在医院作陪护,深深感到“安静”对于病人的重要性,病人极需静养,病房里最需要安静!然而,时有噪音充满病室或整个走廊,令陪护人员感到刺耳和心烦意乱,何况病人呢!噪音哪里来?过多的陪护人员,缺失在公共场合尤其是在病房里更需“安静”这方面的知识教养或修养,我行我素,高谈阔论,旁若无人地亮开嗓门,你一言我一语不停地高声喧哗;再者,院方缺失“安民告示”和有效管理,在客观上放纵了这些人的自我行为。
有些年迈多子女的老人,一生没怎么吃过药打过针,突患重病,入住医院,其子女都非常孝顺,谁也不甘落后,闺女、儿子、媳妇甚至还有孙子、外孙女等,有时一齐涌进病房,谁也不肯离开。他们不断地出出进进,以致病房的门不停地开关,或谈天说地,东家长西家短以及子女教育等等无不涉及,谈得高兴时,嗓门自然一声更比一声高,毫不顾及病人的感受,有时再加上婴幼儿的嘻戏哭闹,其噪音污染令人不堪忍受。尽管如此,也没有人公然反对,之所以能够宽容和谅解,是因为知道他们有着纯朴而真诚的孝心,侍候在老人左右;他们缺乏病人需要安静的环境与静养这方面的知识,并不是有意为之,只是无人告知他们应该怎么做,因而他们如同在自己家里一样,喋喋不休。
院方的管理缺失是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很明显,院方没有规定明确的探视时间,病人家属从早到晚,随时都可以进入病房,想来就来,想走就走,待多久都无人过问。不论高谈阔论还是慢声细语,病房的管理者们也大都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习惯成自然。
众所周知,病人最需要静养,病房最需要安静。笔者建议,其一,院方要制定探视制度和细则,明确探视时间。其二,陪护或探视人员要自觉遵守医院有关规定,在探视时间探视,不要久留,尤其是不宜带婴幼儿在病区待很长时间,这对婴幼儿本身也是极不利的。再者,子女众多,切不可一哄而上,这对病人的治疗康复都有弊无益。倒不如排好顺序,按时值班,轮流陪护,照顾病人与工作两不误。这样,既不影响子女尽孝,也让病人在治疗的过程中得以充分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