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平(本报)
刚刚过去的5月17日是又一个世界电信日。今年世界电信日的主题是宽带促进可持续发展。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应用,数字发展成为一种能够加速可持续发展的变革工具,世界已经无限“缩小”,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的地球摇身一变,成为了“近在咫尺”的地球村。未来,在家有光纤、出门有4G、到处都是WiFi的梦想将在我们的生活中实现……然而,未成年人的网瘾,全社会人做“屏奴”,眼睛离不开屏幕,思想离不开网游,聚餐变成摄影会,人人都是鼠标手,颈椎问题常见病等等……人们在使用科技产品的同时遭遇着很多不适和尴尬。
从“大哥大”到“全触控”,手机越来越先进,也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便利,手机由上世纪90年代的奢侈品变为生活必需品,现在几乎达到成年人人手一部的水平。截至2013年10月底,中国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2.16亿户。当手机、平板电脑逐渐取代纸笔,人们的眼神从身边的风景、朋友挪开,专注于眼前几英寸的世界时,一个新词“屏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新闻报道之中。
近日,一首改编自刀郎的《情人》的“低头族之歌”在网上热传,歌中诸如“紧盯着小小的荧屏,不抬头看看路边的风景”的歌词加上夸张的视频,形象地刻画了我们身边形形色色的“屏奴”们:马路上、地铁里、公交车上,随处可见握着手机两眼发光的人;甚至在饭桌上、在亲人之间,明明需要沟通和交流的时候,却因为手机而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相视无语“在场缺席”的尴尬场景。一项调查显示,除了休息时间外,每位手机用户平均每天查看150次手机,平均每6分半钟查看一次。有人画漫画讽刺,屏奴们的脸就好像黏在屏幕上一样,摘不下来。到底“屏奴症”多严重?微博上最近流传的视频《拿走宝宝的iPad》可见一斑。所有看过这个视频的人都有感受:用两句也许并不恰当的比喻来形容,从一定程度上说,拿走宝宝的iPad他们就如同断了毒品一般难受和发疯!手机和移动互联网是如何把我们的生活毁了的!最让人担心的是新生儿们在产生独立意识之前,就已经被动接受了充满屏幕的世界。这些新生儿被称为“真正的数字原生代”,但倒不如称为“天生屏奴”更加恰当。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我们可以随时问候千里之外的亲人、朋友,可以足不出户买到我们想要的东西。然而,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它在方便我们生活的同时,也“绑架”了我们的生活。换言之,从某种意义上说,手机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同时如同以前的鸦片时代一样也毁了我们的生活,真有点有得就有失,成也萧何败萧何的味道。
心理专家表示,这是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带来的新问题,有人无论吃饭、坐车或是搭电梯,随时随地都要刷刷屏,这样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五官科医生指出,从目前接收的案例来看,不仅白领们,甚至许多孩子的视力也受到屏幕的严重影响。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流行,不但将屏幕切换升级至“无缝”,而且更容易并正在快速地走向低龄人群,大大提前了未成年人“触网”和“触屏”的年龄。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兴起,互联网的触角无处不在。然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成长的孩子,却渐渐养成“不移动”的生活方式,对孩子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的教育体系,都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巨大冲击波。技术发展肯定有它积极的一面,但如果学生长期停留在这种快闪的状态,可能会破坏孩子思维的深度和对复杂问题的理解能力。
现实的尴尬提醒人们:应该为未成年人提供符合科技发展的社会仪式、教育体系,让他们摆脱与电子产品共生的扭曲关系,不要被手机、平板剥夺了多彩生活。同时,治疗科技爆炸带来的现代病,不是要求未成年人回到过去的生活,而是更应该帮助未成年人利用、发展、创新科技,用更完善的科技治疗“屏奴”现代病。故此,请放下手机吧,专心享受爱情、亲情、友情、美食、美景……现在,可不可以关一下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