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A4:枣庄市两会特别报道
  
本版新闻列表
 
 
   枣庄新闻网首页 | 枣庄日报 枣庄晚报 新视听 新闻绿洲
 
  
2017年2月20日 星期

李峰市长在市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摘要(上)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12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和持续加大的下行压力,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紧紧扭住发展不放松,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坚定不移加快城市转型,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综合实力持续提升。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2142.6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7.4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2.3亿元,分别是2011年的1.4倍、1.5倍和1.9倍。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708元和13018元,年均分别增长8.4%、10.5%。五年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127亿元,是上一个五年的2.3倍。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8.1∶58.9∶33调整为7.6∶51.2∶41.2。整建制认定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煤化工产业实现了从初级产品到煤基新材料的迈进,新兴产业加速膨胀,高新技术产业产值、非煤产业增加值占比分别提高8.2个、15.9个百分点。限上服务业企业发展到1329家,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13.7%。改革开放持续深化。进一步简政放权,共取消和调整市级行政权力事项1679项;市场主体发展到30万家,是2011年的1.7倍。市属工业企业改革改制基本完成。承包地“三权分置”、新型农村合作金融等改革经验在全国、全省推广。五年间,共引进世界和全国500强企业项目55个,完成进出口67.8亿美元。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城乡面貌持续改观。城市基础设施投资累计完成172亿元,整治背街小巷300余条,新建改造各类地下管网1148公里,供热面积是五年前的2.7倍。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8440公里,BRT实现五区通达、无缝换乘。顺利完成13个省市级新型城镇化示范镇建设任务,722个村达到美丽乡村创建标准,城乡环卫一体化实现市域全覆盖。代表山东省参加迎淮核查,取得淮河流域和全国九大流域考核“双第一”。创建成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民生福祉持续增进。五年间,完成民生支出781.5亿元,占公共财政总支出的71.3%。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6.5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1.7万人。城乡居民基础养老、企业退休人员养老、城市和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是2011年的1.8倍、1.6倍、1.7倍和2.3倍。累计开工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6.9万套。新建改建中小学标准化校舍190万平方米。北京中医药大学枣庄医院建成运营,全市医疗机构床位数增加40%。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年博会、第二届中国非博会、第三届全国智运会。平安枣庄、食安枣庄建设扎实推进。政府自身建设持续加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政风行风进一步好转。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全部按时办结。建立健全政府议事规则、决策咨询、法律顾问、新闻发布、政务公开等制度,政府工作的民主化、法治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刚刚过去的2016年,我们秉持“干在当下、成在实处”的理念,顽强拼搏,负重奋起,经受住了经济寒冬的考验,实现了“十三五”的稳健开局。

(一)抓紧抓实了实体经济。深入实施“265”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全力培植大数据产业。工业技改完成投资439亿元,过剩产能化解率80%以上,煤炭、水泥、轮胎、玻璃产能利用率稳步提高。继续实施领导干部联系帮包产业企业制度,推行大用户直供电等一系列降成本举措,共为企业减负15亿元。高效使用接续还贷资金,全年累计拨付7.2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提高1.5个百分点。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比例达到53%,家庭农场、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分别发展到983家和352家。

(二)引进实施了一批重点项目。成功举办北京、长三角等招商周活动,新开工外来固定资产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39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1个。57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36亿元,十电扩建第一台机组、八一热电二期一号机组、瑞达聚丁烯一期、万达广场等18个项目基本建成。筹划多年、总投资30多亿元的庄里水库,坝基灌浆即将完工,移民安置顺利推进,已完成投资17.6亿元;总投资约70亿元的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正在争取纳入国家选点规划。期盼已久的枣庄机场,经国务院同意,纳入全国民用机场布局规划。峄州港建成运营,万年闸复线船闸、沂台线南延、新城至滕州BRT等项目加快推进,枣木高速东延、枣菏高速等工程开工建设。建成海绵城市6.4平方公里,开工地下综合管廊12.2公里。

(三)有效激活了创新动能。与浙江大学合作建设山东工业研究院,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设立机床创新研究院,与北京理工大学合作成立鲁南工业技术研究院,与清华大学合作建设孵化器2.0科技产业园,厚植了发展优势。建成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15个,市级以上创业示范园区9个。目前,全市共引进“千人计划”“万人计划”“泰山学者”等高层次人才25人,确定首批“枣庄英才”24人。新增专利授权2531件、山东名牌产品10个、山东服务名牌3个。24家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丰元股份成功登陆深交所,我市已有2家企业在A股上市、6家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威海商业银行、亚太财险、国泰君安证券等6家金融机构进驻枣庄。

(四)改善提升了生态环境。深入开展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百日攻坚行动,依法关停整治露天储煤场66家、砖瓦企业87家、港口码头52家;变季节性秸秆禁烧为全年禁烧,是全省4个无卫星火点城市之一;“蓝天白云”天数达到207天,获得省级补偿资金2134万元、居全省第3位。提前完成消除劣五类水体省定任务,基本实现城市建成区污水管网全覆盖;加强周村、羊庄等水源地保护,全面关闭拆除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畜禽养殖场。建立区域山体名录,严控开山采石。新增造林12.9万亩,新建提升绿色生态廊道356公里,枣庄变得更加宜居宜业。

(五)扎实办好了民生实事。各级财政投入2.4亿元,全力推进精准扶贫,5.6万人实现脱贫。开展创业就业培训3万余人次,直接扶持创业2677人。综合施策化解城镇中小学“大班额”,累计完成投资38.4亿元,新建学校18所、改扩建105所。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行人员总量控制备案管理,参与改革的22家医院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市妇保院新院建成启用。全市所有镇街通上了天然气。改造农村危房1545户。完成农村改厕13万户,新建改建旅游厕所919座,提前完成全省唯一全域旅游厕所革命示范市建设任务。新建改造农村公路437公里,683个村居实现“户户通”。全面清理城区“十乱”,改造老旧小区109个、农贸市场13处,拆除违章建筑4500多处。供销社综合改革代表山东省通过国家评估验收。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妇女儿童、红十字、老龄、残联、史志、人防、地震、气象等事业也都取得了新进展。

二、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目标和2017年重点任务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梦想的决胜阶段。当前,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纵观国内,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新发展理念正在引领经济步入新阶段。今年,将召开党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谋划全国、全省未来五年的发展蓝图。刚刚闭幕的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了枣庄今后五年的发展目标和路径,描绘了城市转型的新愿景新希望。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让我们以坚如磐石的忠诚之心,以饮水思源的感恩之情,以事不避难的担当之责,背起行囊、挺起脊梁,撸起袖子、甩开膀子,奋力开创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自觉践行新发展理念,按照省委“一个定位、三个提升”要求,紧紧围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走在前列”,牢牢把握转型升级和经济文化融合发展“两大高地”战略定位,着力推动创新、开放、生态“三个跨越”,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型城镇、社会治理和民生保障“四大体系”,干在当下、成在实处,努力打造自然生态宜居宜业新枣庄。今后五年,我们的主要奋斗目标是: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5%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左右,提前实现经济总量和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17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和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紧扣转型升级、改革创新两大主题,突出项目建设、安全发展两大支撑,优先发展工业经济、县域经济两大领域,不遗余力守住生态环境、民生福祉两大底线,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始终在健康可持续的轨道上运行。建议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4%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5%左右;进出口保持稳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上涨3%左右;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降碳约束性指标。工作中,突出抓好以下七个方面:

(一)致力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振兴实体经济。坚持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推进传统产业做优、新兴产业做大、三次产业融合,全方位聚焦实体经济发展。

一是突出“四大板块”,着力推进工业创新发展。围绕工业强市,紧密对接中国制造2025,启动实施12个重点产业五年发展规划,培育壮大“265”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板块。依托万户数控、威达重工等企业,实施航空发动机叶片阵列机床研发、工业机器人关键部件生产线等项目,提升高端数控机床研发制造水平。加快东方光源光纤预制棒、中材科技锂膜材料、维信诺OLED等项目建设,拓展高端装备市场。支持腾拖大马力拖拉机、亿和精密铸造、普鲁特车铣加工等项目建设,补强机械装备、基础部件等产业链薄弱环节。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板块。深入开展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加快化工园区重新审核认定,推动企业入园发展、安全发展。依托联泓新材料、潍焦薛城能源、盛隆能源等龙头企业,重点推动甲醇制烯烃技改、20万吨轻质油、焦炉煤气发电等项目建设,进一步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加快泰和年产28万吨新型水处理剂项目建设,做强环保药剂行业领军企业。推动丰元股份老厂区搬迁改造,抓好精制草酸、磷酸铁锂等项目,打造以上市促转型的标杆。医药和医疗器械板块。支持苏鲁海王医药集团发展壮大,深化与康力医疗器械的合作,加快推进医疗耗材和康复保健器械产业基地建设;依托三九、益康等企业加强新药物研发,支持威智手性制剂、杰诺新型酶制剂等项目建设,扩大市场份额,提升行业竞争力。大数据产业板块。建成运营鲁南数据中心一期工程,推进泰盈、阳光保险呼叫中心建设,发挥互联网一级节点优势,全力突破大数据产业。坚持高点定位,抓好互联网小镇建设运营,打造富有创新活力的高铁信息产业园。围绕“智慧枣庄”建设,搭建政务综合数据、无线网络覆盖等平台,打造教育、医疗、旅游、交通等16朵“智慧云”,促进城市治理更加高效。 (下转A4版)

(上接A2版)坚持把技改作为工业经济内涵式发展的有效途径,启动新一轮高水平技术改造,依托新技术、新业态,全面提升煤电、轮胎、纺织、造纸、食品等传统产业。抓好十电扩建第二台机组、田陈煤矸石综合利用、今缘春酒业扩建、恒宇特种纸等重点技改项目,力争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2%以上。

二是突出“四个一批”,着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坚持提升传统服务业和培育新兴服务业并举,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拓展、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迈进。实施一批全域旅游项目。大力推进滕州、山亭、台儿庄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市。抓好台儿庄古城、冠世榴园等重点景区管理提升,推动微山湖红荷湿地、抱犊崮-熊耳山创建5A级景区,实施祥和庄园、石佛山寨等文化旅游项目,策划推出运河游、红色游等10条精品线路,发展乡村民宿、休闲体验等旅游新业态,努力构建“山水呼应、人文交融、全域覆盖、悠游枣城”的旅游发展格局。打造一批城市特色商圈。抓好万达广场、中央广场等项目建设运营,打造商业新地标。推进接官巷、和顺老街等商业街区建设,形成特色鲜明、业态集聚的商贸功能区。培育壮大真爱商城、金源建材装饰大世界等专业市场,加快实体零售创新转型,拓展仓储配送、展会信息、网络营销等服务功能,增强区域辐射力和吸引力。壮大一批现代物流园区。依托运河黄金水道,着力推进台儿庄港航物流园、峄州港航产业园、枣庄铁路物流园等项目建设,推动沿运经济带加速隆起。加快市粮食仓储物流中心、通汇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张范汽车物流产业园等项目建设,推进物流产业特色化、专业化、集聚化。培育一批新兴服务业态。抓好鲁南电商谷、枣庄电商产业园、滕州阿里巴巴农村淘宝服务中心等项目,鼓励发展环保、科技服务业,搭建智能家政服务平台,培育更多新的消费热点。

三是突出“五化联动”,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以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创建为引领,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一产“接二连三”,大力发展“新六产”,提高农业供给质量。推进农业产业化。重点发展以家庭农场为主的适度规模经营,扶持马铃薯、石榴、大枣等农业示范基地10处,新认定现代农业示范园30家。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积极开发方便食品、休闲食品、马铃薯主食产品,扶持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加工型专业合作社。推进农业标准化。加快畜禽养殖场标准化改造,新认定一批市级以上标准化生产基地。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完善13处智能监测点,构建全覆盖的农产品监管信息网络。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保障菜品市场供应安全。推进农业品牌化。实施农业品牌建设年活动,鼓励企业开展品牌创建,支持春藤黑盖猪等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新认证“三品一标”40个。整合提升传统名优农产品资源,打造一批具有枣庄特色的公用品牌。推进农业高效化。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绿色增产和粮食高产创建、新品种展示示范、良种良法配套、先进农机具技术推广与服务。抓好农业物联网示范工程,在100个村开展农业信息进村入户试点。办好枣庄新型职业农民学院,深入实施职业农民培育“百千万”工程。推进农业可持续化。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住耕地红线。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节水农业,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实施水肥一体化、土壤改良修复、病虫害生物防治、秸秆还田利用等工程,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二)致力招商引资上项目,加快壮大县域经济。启动实施县域经济发展三年提升行动计划,优化产业布局,强化要素保障,提高双向开放水平,筑牢“两大高地”建设的基石。

一是抓招商重落地。研究制定适应经济新形势的招商引资政策,围绕培育“265”产业集群,策划包装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瞄准先进地区、发达国家和大企业集团,办好北京、长三角、香港等招商周活动,精准开展产业招商。突出企业主体作用,借助浙江、福建等在枣商会的商脉资源,务实开展以商招商。继续实行招商引资市级领导帮包责任制,完善重大项目落地推进机制,建立涵盖项目成长全过程的政策支持体系,确保早落地、早建成、早达效。力争新开工过5亿元项目20个以上,过20亿元项目5个以上。认真对接上级产业、财税、金融等政策,加大项目和资金争取力度,助推枣庄加快转型发展。

二是抓园区育集群。加快省级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赋予独立的人财事管理权限,探索职员制、岗位绩效工资制等市场化运行模式。建立做大投融资平台,完善供气、供热、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提升项目承载能力。对全市开发区统一进行“二次规划”,明确产业定位,促进园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在市级层面建立项目统筹、利益分享、反向约束机制,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把园区打造成为县域经济的“发动机”。开展节约集约用地评价,探索存量建设用地“二次开发”机制,清理处置“空壳”企业、“僵尸”企业,引导镇街项目和企业进区入园。支持枣庄高新区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强力推动滕州经济开发区创建国家级园区。

三是抓平台促外贸。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积极融入国家对外开放大格局。大力开展“商务平台建设年”活动,依托山东兄弟、秦工国际等企业,尽快做大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帮助更多中小微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培植新的外贸增长点;建立外贸公共信息平台,拓展阿里巴巴一达通业务,引导传统外贸企业和电商企业发展跨境电子商务,让广大企业不出家门就能畅游全球市场。继续开展零出口企业“唤醒行动”,加大骨干出口企业扶持力度,推动辛化硅胶、艾菲尔管件、万宝童车等小品牌闯出大天地。鼓励先进技术、关键设备进口,支持企业积极稳妥“走出去”开发资源、投资建厂、承揽工程,带动产能合作。

四是抓企业强支撑。启动“个转企提升年”活动,力争2500家个体工商户转为企业。引导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特色发展,实施“一企一技术”提升工程,培育“单项冠军”企业4家、“专精特新”企业30家、创新成长型企业40家。以更大力度推动企业股份制改造,完成30家股改任务。鼓励企业在“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到主板、创业板和境外资本市场上市,争取泰和水处理A股上市、耀国光热境外上市;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实现上市企业县域全覆盖。坚持质量强企、品牌兴企,引导企业发扬工匠精神,融入国家品牌计划、中国品牌影响力提升计划和“好品山东”平台,新申请马德里国际商标5件以上。

(未完待续)


  
2007-2011 © 版权所有:枣庄日报社 运营服务:枣庄新闻网
咨询/投诉:0632-3159725 QQ:1052190871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