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讯 近年来,滕州市在发展党员工作中,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制度设计,细化工作流程,加强对镇村党组织发展党员工作的指导和监督,重点制定了公推直选入党积极分子、票决党员发展对象、公开举荐优秀分子、发展党员三级联审及全程监督等十项制度,重点解决源头不足、宗族派性、程序不规范等方面的问题,发展党员质量得到有效提升。
建立公开举荐制度和流动人员入党“双向互动培养”机制,解决农村发展党员源头不足问题。近年来,农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越来越多,部分村级党组织发展党员的源头不足。针对这一实际,滕州市探索建立了公开举荐制度,通过公开举荐、跟踪培养、逐步纳入的办法遴选入党积极分子,拓宽了优秀分子入党渠道,有效促进了流动人员中的优秀分子入党。同时配套建立了流动人员入党“双向互动培养”机制,有效解决了农村“好苗子”难选、培养时断时续、村级党组织带头人后继乏人等问题。自2011年以来,通过公开举荐培养的入党积极分子共720名。在市外打工人员中登记培养的入党积极分子1879名,在市内流动的打工人员中登记培养的入党积极分子3220名,分别占总数的11.1%和19.1%。
建立入党积极分子公推直选和党员发展对象票决制度,解决发展党员少数人“说了算”,搞“暗箱操作”等问题,从2008年3月开始,该市实行了入党积极分子公推直选和党员发展对象票决制度,动员广大党员和群众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让符合入党条件、想入党的优秀分子脱颖而出,畅通优秀分子入党渠道;同时,由支部全体党员通过当场投票、当场计票、当场公布结果的方式对党员发展对象进行表决,使确定的发展对象更加公开、民主,更好地体现全体党员的意愿,人情党员、关系党员、发展党员家族化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实行发展党员全程公示和全程监督制度,管住发展党员程序不规范问题。在公推直选入党积极分子、确定党员发展对象、发展预备党员和预备党员转正四个关键环节均进行5-7天的公示,做到党员条件、发展程序、发展结果、举报电话“四公开”,接受广大党员、群众的监督。同时,建立发展党员动态管理网络平台,全程实时监督各基层党委发展党员工作进程,要求基层党委在发展过程中,每进行一个程序,都由支部和基层党委录入信息,市委组织部实时审核。截至目前,全市16870名入党积极分子已全部纳入发展党员动态管理网络平台实时管理,使发展党员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除上述制度外,滕州市委组织部还针对非公企业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家族化”倾向的问题,建立了发展党员全程干预机制;针对历史上曾经被开除党籍、判刑及违反计生政策等特殊情况入党人员,建立了提前审查备案制;针对个别基层党组织违规违纪发展党员等现象,建立了发展党员工作责任追究制度,有效控制住了各个关口,为发展党员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李启顺 李峰 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