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声音
  
本版新闻列表
 
 
   枣庄新闻网首页 | 枣庄日报 枣庄晚报 新视听 新闻绿洲
 
2015年7月27日 星期

艺术素质终于不再唯名次等级论了


􀴁石平(本报)

媒体报道说,教育部近日颁布的《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办法》规定,社会艺术考级、艺术竞赛等级名次证书等不能直接作为艺术特长测评的依据。关于“艺术特长”限定为“在学校现场测评中”展现出来的艺术特长,社会艺术考级、艺术竞赛的等级名次证书等不能直接作为艺术特长测评的依据。

让孩子从小接受良好的艺术教育,本是一件好事。然而,家长的攀比心理却催热了少儿艺术培训市场,各种培训机构遍地开花,个中水平参差不齐。

尽管教育部门前几年强调考级仅是展示艺术的平台,但抱着功利性目的,把孩子送入考级“战场”的家长大有人在。是什么推动了考级热度持续不减?一是跟风考级,稍有些条件的家庭都会选择为孩子报特长班考级;二是攀比心态“逼”孩子考,家长多认为考得等级高了,以后自然有用;三是利益链条所致,眼下艺术等级考试繁多,承办考级的培训机构以此来收取考级培训费和报名费,已经形成了一条巨大的利益链条;四是考级挂钩特长生考试,这已成为家长眼中的升学捷径。一句话:社会艺术培训水很深,也很乱。

曾经读过一篇题为“刘诗昆痛批中国钢琴教育现状”的文章,提到“钢琴热”之下,钢琴老师不够专业,没有资格。在刘诗昆看来,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合格的?“十年以上专业训练,这是最基本的。”刘诗昆回答。可现实远非如此,“钢琴老师”越来越多地被人们赋予一些象征性的形象——较高的社会地位、丰厚的经济收入、轻松的自由职业状态。自然地,也会有越来越多的非专业者,冲着这股吸引力而来。

德国钢琴教育泰斗凯沫林谈到对中国业余钢琴考级制度的看法时,严肃地表示,中国的钢琴考级制度差得让他不想提起。让孩子们只练固定的曲目参加考级,这不是一种好的方式。弹琴应该是一件持之以恒的事情,要综合全面地平衡发展,而不是翻来覆去地死记硬背几首曲子。凯沫林说,欧洲根本就没有所谓的考级,而是经常举办学校观摩音乐会,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演的机会,以此检验学生们这一段时间学了哪些曲目,达到了怎样的水平。老师再根据学生的演奏有针对性地发现缺点,提出改正意见。

考级真正的意义应该是通过考级抓素质教育,推动音乐教育的普及和发展,考级活动不能成为功利或赢利为目的的生财之道。现在好了,教育部出台的相关文件中明确规定,关于“校外学习”,既不包括学生接受的家庭艺术教育,也不包括学生参加的社会艺术培训机构或个体培训者所组织的艺术培训,而只是指学生“参与社区、乡村文化艺术活动,学习优秀的民族民间艺术,欣赏高雅的文艺演出和展览等”实践性、体验性学习。

一言以蔽之,让艺术特长教育回归民族化和本真化,作为家长也应尊重孩子并理性选择,遵循艺术培养的规律,让艺术细胞健康地在孩子心中扎根、开花和结果。


2007-2011 © 版权所有:枣庄日报社 运营服务:枣庄新闻网
咨询/投诉:0632-3159725 QQ:1052190871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