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忠群
快开学了,不少准大学们都在准备“行囊”。即将踏入大学校门,适当购些上学需要的“装备”是应该的,也是必需的,但有些准大学生一味追求时尚高档,相互攀比,比消费,比阔气,把父母“压”得喘不过气来,就有些不应该了。
日前,笔者在一个电子商场碰到两位正在购物的准大学生:一位在选电脑,家长说选一款低价位的具备基础功能的电脑就行了,孩子却说用低价位的电脑“丟人”,执意要买高端机。这位家长为了孩子,只能咬咬牙掏钱买了;另一位准大学生在选购手机,他讲,某某同学买的是“苹果6”,要买差了,“太跌份儿”。
上大学,是去高等学府深造去的,不是去攀比去显摆的,更不是去享受的。笔者的邻居是一位快递公司的搬运工,他家女儿去年考上北京一所名牌大学,上学前也没买什么名牌“三机”,只买了些生活必备品,到了学校也没有因为没有高档的学习用品,而受到同学的歧视。一年来,她学习努力,和同学老师相处得都挺不错。
从出生到上幼儿园、小学、中学,再到大学,父母已经付出了不少,再如此不顾家庭的实际情况大手笔花销,于心何忍?为了供孩子上大学,每天起五更睡半夜,靠炸油条卖早点挣钱供孩子上学的有;顶着烈日在脚手架上干活自己却不舍得买块雪糕解暑的有;为多拿几个钱让孩子上大学,白天黑夜加班加点辛辛苦苦在公路上跑车的有;上午为物流公司装货缷货,下午为超市送货,晚上为仓库看货,一人干仨人活的也有……父母的艰辛,都是为了孩子,反过来,孩子也应当体谅父母,要了解父母的不易,在购置大学“装备”上量力而行,够用就好。如若真想用一些“高档品”,何不到了学校勤工俭学,自己赚钱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