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记者 张琛)盛夏的晚上,薛城区巨山街道杜塘村的村民们来到文化广场散步、跳舞,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这是村里投资50多万建起的文化广场。如今,薛城区242个村居中,已经实现了文化广场“全覆盖”。该区还建成了7个镇街综合文化站、89个“农家书屋”、164家村级文化大院,建成了比较完善的“15—20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
在政策方面,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发展促进城市转型的意见》、《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为文化改革发展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开展“枣庄宣传文化英才培养工程”,深化文化人才的“引、选、育、用”四个环节工作,大力实施文化人才“请进来、走出去”计划,通过举办宣传部长读书会、文化发展研修班、文化产业专题培训班等形式,每年组织100余名宣传文化专业人才进行集中培训。
在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方面,全市县级以上公共文化机构已按照国家、省有关要求和机构编制部门核准的编制数量,配齐配全工作人员。各镇街综合文化站配备有编制人员1—2人,社区、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设有由政府购买的公益文化岗位。截至目前,全市共有13人入选齐鲁文化之星,2人入选理论人才百人工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县创建工作,通过制定具体工作标准、实施办法,建立健全了创建活动的长效管理措施,形成了“以创建活动促进文化发展,以文化发展促进城市转型”的广泛共识。市直有关部门立即行动,根据省测评标准体系和有关文件要求,制定具体方案,明确人员职责,将测评指标层层分解落实。自今年7月初开始,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宝民带队,先后组织两轮现场督导检查,及时发现并督促整改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各级各有关部门利用户外广告、电子屏幕等有效载体切实加强社会宣传,组织移动、联通、电信公司发送文化公益短信,广泛开展广场文艺汇演、庄户剧团调演等文艺宣传活动,在全社会形成了“人人参与创建、共享发展成果”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