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声音
  
本版新闻列表
 
 
   枣庄新闻网首页 | 枣庄日报 枣庄晚报 新视听 新闻绿洲
 
2015年5月11日 星期

举报父亲开车打手机 也是一种温情


􀴁刘鹏

7日,@湖北高速交警官方微博接到一条特殊的举报,一名女网友向警方举报自己父亲陈先生在高速公路上开车接打电话,并微博私信发来两张驾驶人在高速上边开车边打手机的照片。8日,交警调查属实。按规定,对陈先生的违法行为,可处警告或20-200元罚款,记2分。鉴于其态度较好,且保证今后遵守交通法规,交警决定对其给予警告处罚,对举报人给予100元奖励。微博上众多网友纷纷为小陈的行为点赞。(5月9日《武汉晚报》)

开车打手机首先是一种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其次,这种行为不仅威胁到公共交通秩序和安全,同时也威胁着行为人自身的行车安全甚至生命安全。拿科学的数字来说,“开车打手机事故风险是正常情况下的4倍”。

很明显,开车打手机,不管是偶尔为之,还是有此行为习惯,都应该坚决戒除。但现实却是,“68%的司机有过开车打手机的行为”。而且一些人一次打手机没有出事,第二次打也没出事,往往就会产生侥幸心理,甚至形成行为习惯。湖北这位女网友的父亲,就是典型的例子。其开车打手机明显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而且家人也有劝说和阻止,但他并不以为然。

在这样的情况下,女儿出于无奈进行举报,其目的显然是非常明确的,即通过举报,让相关部门给予父亲一定处罚,借此让父亲认识到开车打手机这种行为的危害,然后戒除这一习惯,保证行车安全。

女儿举报父亲一事争议之处显然在于,中国向来有亲亲相隐的人伦讲求,女儿举报自己的父亲违法,这是否有悖伦理?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一方面,女儿举报的目的并不是让父亲受到处罚,而是以通过处罚为手段,让父亲改掉坏习惯。另一方面,相比于隐忍与放任父亲的行为有可能带来的车祸事故等严重后果,举报以让父亲改掉危险驾驶习惯,避免事故伤害,这明显是驱利避害的理性选择。

举报父亲开车打手机,乍一看似乎是无情,但其中却隐含着一种真实的关心、关切和关怀,是一种别样的温情和爱。相反,如果放任和隐忍父亲的危险驾驶行为,让其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习惯难以改掉,最后天天面临4倍之高的事故风险,那才是害!


2007-2011 © 版权所有:枣庄日报社 运营服务:枣庄新闻网
咨询/投诉:0632-3159725 QQ:1052190871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