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雪(本报)
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这天,人们会送给母亲鲜花、蛋糕、亲手烹制的饭菜等礼物。从小就孝敬父母的中国儿童会尝试着为母亲做饭,洗脸,化妆,演奏音乐,绘制图画,让母亲们快乐地过节。人们在这一天除了孝敬自己的生身母亲之外,还会以慈善募捐,志愿服务的方式向更多的母亲回报亲情。
母爱是伟大的,人们都享受过母爱。母亲把每个子女带到人间,精心扶养,宁愿自己挨饿受冻,也要把最好的衣食留给子女。母亲们都有勤劳、善良、节俭、谦让的美德,她们都有教育子女成才的美好愿望。为了子女,她们含辛茹苦,甚至不惜个人的一切。《游子吟》一诗就真实地描写了母爱和对母爱的报答之心: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林肯说,无论我现在怎么样,还是希望以后会怎么样,都应当归功于我天使般的母亲。高尔基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母亲成功教育子女有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我们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为了教育儿子成才,选择良好的环境,为孟子创造学习条件,孟母三次搬家。孟母还“断机教子”,鼓励孟子读书不要半途而废。“买肉啖子”,是孟母如何以自己的言行对孟子施以诚实不欺的品德教育。孟母施教的种种作法,对于孟子的成长及其思想的发展影响极大。良好的环境使孟子很早就受到礼仪风习的熏陶,并养成了诚实不欺的品德和坚韧刻苦的求学精神,为他以后致力于儒家思想的研究和发展打下了坚实而稳固的基础,孟子在孟母的教育下,终于成为亚圣。岳母在岳飞背上刺下‘尽忠报国’四字,愿岳飞做个忠臣,尽忠报国,岳母训子报国的故事和民族英雄岳飞的美名千古流传。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动物也知道报答,在养老、敬老方面堪称动物中的楷模。人类更应报答慈母的一片深情。晋人王祥继母病了,想吃鱼,可当时是冬天,抓鱼很不容易,可王祥脱下衣服,卧在冰上,用体温溶化坚冰,抓到了鲤鱼。这就是卧冰求鲤的故事。汉代汝南人蔡顺,没有粮食,只得捡桑椹来填饱肚子,他把红色的桑椹和黑色的桑椹分开装在两个篓子里,黑色的桑椹比较甜给老母亲吃,红色的桑椹还没有熟,是酸的留给自己吃。
尊重母亲,弘扬母爱的母亲节,在中国已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节日。随着母亲节成为公众的节日,人们也终于可以在这一天里,大大方方地表示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孝敬父母,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我们不但要在母亲节这天送上康乃馨、萱草或水晶,而且要常回家看看,经常送上关心和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