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维国
4月23日,家住峄城区的赵女士拨打本报热线反映,位于峄城区榴园立交桥南侧,中兴大道路西侧,有一家店铺在非机动车道上设置了洗车点,存在安全隐患。(4月29日《枣庄晚报》)
在非机动车道上设置洗车点,将马路变成洗车场,不仅仅带来了安全隐患,还带来了环境的污染。眼下,私家车越来越多,洗车也成了“生活必需服务”,洗车店更是随处可见。可是,车子洗干净了,洗车的污水却把环境给污染了。长此以往,“买单”的将是整座城市。笔者所在的地方,不少洗车店就是这样,用自来水洗车,洗车水不经过任何处理,直接流到下水道里。
洗车店属于特殊用水行业,必须经环保、工商等部门审批核发排水许可证、排污许可证、环评文件、营业执照等手续才能营业,只有严格履行这些程序,洗车店才符合规定。只有符合规定的洗车店,才有可能实行循环用水。可是,证照不齐全、洗车污水直排、洗车店擅自占用马路,凡此种种,在洗车店中并不鲜见。
这提醒我们,整治洗车行业乱象迫在眉睫,仅仅靠环保部门显然不够,需要打“组合拳”,多部门联合执法,实行常态化监管。城管、工商等相关部门要履行监管责任,加大市场检查力度,实行常态化的监管、检查。洗车不可能躲起来洗,有没有违规经营、有没有随意排污,有没有循环用水,这些问题只有实地检查,才能发现,整天坐在办公室里,当然不会了解。
整治洗车污染,没有捷径,单一部门治理、一阵风整治、运动式执法,均难以有效治理洗车行业乱象。只有相关部门切实履行职责,协同发力,将政策法规落实到日常监管和实际检查中,才能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