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远
近日,家住市中区锦龙巷附近小区的居民周女士发现年前在冰箱里囤积的年货,因年后应酬多,未来得及吃就发霉变质,只能扔掉。(3月10日《枣庄晚报》)
最近,笔者在小区的垃圾箱里也看到一些发霉的馒头、煎饼、酥菜和水果、肉食等被居民扔掉,虽心疼也不得不如此。究其原因,还是旧习所致。在很多人看来,过年置办年货都是越多越好,好像只有品种多了,数量足了,才能显示出家里的日子殷实红火。除夕和初一的每一餐,很多人家中也都习惯性地多做一些,认为锅里碗盘里都有剩余,才是年年有余的象征。
过去,不多置办年货不行,不少商铺初一至初五都不营业,有的都过了初十才开张。那时冬天也比现在冷,做好的食物放个十天半月都不会变质。而今天气似乎在逐渐变暖,即便放在冰箱里,食物也照样发霉。再说,现在日子好了,生活越来越方便,也实在也没有囤积的必要,各种过节之需应有尽有,任你随时采购。许多大超市,大年初一都照常上班,何必操心费力地让好端端的美味佳肴变成垃圾呢?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种、夏锄、秋收、冬藏,千辛万苦才收获的粮食、瓜果、肉蔬,白白浪费掉多可惜。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已经浪费掉的粮食就当花钱交了学费吧。以后逢年过节,千万要理性消费,不要让令人心疼的浪费事件再上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