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声音
  
本版新闻列表
 
 
   枣庄新闻网首页 | 枣庄日报 枣庄晚报 新视听 新闻绿洲
 
  
2013年11月11日 星期

教育“掐尖”坏处多


􀴁季广花

据媒体报道,武汉市一些普通小学的“尖子生”也会被其他优质小学以“转学生”的身份挖走。在大力提倡推行素质教育、规范办学的今天,谁也不会想到,这股“择优”风气早已经从高校招生蔓延到中学考录中,以致于现在竟然出现小学都要“掐尖”的现象。

其实教育“掐尖”现象并非武汉一地,全国各地随处可见;并非现在一时,而是由来已久。这种挑挑拣拣的教育“掐尖”歪风蔓延,看似无可厚非,其实是对素质教育的扭曲,潜藏着诸多负面效应。

这种教育“掐尖”,除了能满足个别学校、个别人的虚荣心和捞到所谓的政治资本外,既害老师又伤学生。

有些地区,个别高中即所谓的名校,打着自主招生旗号,提前网罗优质生源,本来6月底初中毕业参加统考升入高中,可是掐尖考试时间一提再提,甚至提到4月份。这就逼迫着初中学校,上行下效,也针对高中的“掐尖”,相应地组合的一两个尖子班,牺牲休息日,不分白天黑夜,拼命地加班加点,赶进度,灌知识,只求提前讲完新课,提前进行复习,以便应对高中的掐尖考试。此时的师生在多重压力下,苦不堪言,但是为了荣誉和前途,仍孜孜不倦,艰难地跋涉在掐尖的征程上。初中的尖子班必然波及到小学。为了更多的学生能挺进初中的尖子班,众多的小学也不甘示弱,也重复初中学校的“故事”。

在一所学校里,进入尖子班的都是“掌中宝”,能教尖子班课的老师都是“大明星”,他们都能光耀门楣,风光独占。其实他们活得也并不轻松。因为承载的荣誉和所受到的压力都是同等的。高处不胜寒,因为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和万般宠爱于一身的优势,所以他们必须出更好的成绩。而其他的老师和同学,只能成为“三等公民”。试想,当一个班级中的一些学生因为学习成绩比较好而早早被一些优质学校挖走或提前“预定”,那些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该作何感想?他们又该如何面对这种由于所谓的“差距”带来的挫败感?人为地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向孩子传递的会是什么信号和价值观?

教育“掐尖”,折射出当下国人“以分数论英雄”的思维方式和“状元情结”依然根深蒂固。在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高歌猛进的今天,出现教育“掐尖”这样不和谐的音符,是多么不应该。我们多么希望所有的孩子能“同在蓝天下,共享一份爱”!


  
2007-2011 © 版权所有:枣庄日报社 运营服务:枣庄新闻网
咨询/投诉:0632-3159725 QQ:1052190871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