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增强发展动力
厚植高质量发展优势
以更大力度抓好招商引资。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政策,立足全球视野绘制“产业地图”和“人才地图”,深入实施“双招双引”百千工程。突出产业链招商,编制全市重点产业链投资布局引导,帮助企业精准对接同行业及其上下游的500强企业、央企、大型民企。突出特色优势招商,依托现有产业基础、资源优势,加大存量资产盘活力度,招引龙头型、基地型项目落地,实现建链补链强链。突出“项目+基金”招商,发挥好各类产业基金作用,以资本为纽带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突出专业化、市场化招商,借助知名商会协会、专业机构,深入开展中介招商、代理招商、委托招商。精心组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和日韩、欧洲等招商活动,开展好境外高端装备和先进制造等专题招商,新开工过亿元项目200个以上、过50亿元项目20个以上。
以更大力度抓好招才引智。有针对性地提升完善引才政策,深入实施柔性引才“百人计划”、海外引才“海纳计划”、“枣庄英才”集聚工程,引进高层次人才100人以上。创新方式开展好“枣庄—高校人才直通车”高校行、城市行系列活动。发挥龙头企业、科研院所的集聚效应,搭建企业与人才的对接平台,畅通高层次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吸引更多高端人才来枣创业。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招引更多高校、科研院所来枣设立分支机构。挖掘乡情资源,鼓励枣庄籍在外人才回乡创新创业。
以更大力度扩大有效投资。稳增长关键在于稳投资,稳投资关键在于抓项目。牢固树立“项目至上、项目为王”理念,聚焦基础设施、重点产业、社会民生等重点投资领域,集中谋划、储备、开工、竣工一批有带动力和支撑作用的重大项目。完善“要素资源跟着项目走”的保障机制,集聚优质要素资源,抓好总投资1800多亿元的110个市级重点项目,全力保障项目快落地、快建设、快投产、快达效。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建立吸引民间投资重点项目库,鼓励民间资本以股权方式参与项目建设运营。加大政府专项债券项目储备力度,积极争取更多地方专项债券额度。
以更大力度激活消费需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新模式、新业态,积极拓展消费市场,加快塑造内需驱动型经济新优势。完善城市商业网点,规划布局星级酒店、购物中心、娱乐设施,支持万达、银座、贵诚等商业综合体引进优质品牌,打造城市核心商圈。改造升级步行街区,发展“小店经济”,加快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智能化发展,培育线上线下互动消费市场。因地制宜规划夜间经济聚集区,高水平举办文化惠民消费季、“鲁风运河”美食节等节会活动。推进省级物流标准化试点,完善冷链物流体系,加快枣矿智慧物流产业园、齐鲁生态智慧物流产业园、机场空港产业园、滕州智慧快递园区供应链等项目建设。深化民生服务领域市场化改革,大力发展健康养老产业,规范家政服务业发展。强化市场监管,围绕食品、药品、建材等重点领域,加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
以更大力度抓好外经外贸外资。积极对接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争取承办第22次新加坡—山东经贸理事会。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大力实施境内外市场开拓计划,组织企业参加进博会、青岛新动能展销会等国内外展会,支持企业建设境外营销网络和公共海外仓,让更多枣庄品牌走出去。加快建设中国国际闲置品循环链示范区、跨境电商产业园,积极争创国家级服务贸易产业园,支持区(市)创建全省外贸转型升级试点。实施跨境贸易便利化提升行动,推进枣庄内陆港、海关特殊监管区建设,推动开通欧亚班列。支持已落户外资企业增资扩股,鼓励以股权投资、境外上市等多渠道利用外资,持续扩大利用外资规模。
聚力优化营商环境
做强高质量发展保障
着力保障要素供给。发挥好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作用,促进优势产业和优质企业做大做强;深入开展“政银保”贷款业务,推广“税易贷”等新型信贷产品,增加中小企业和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支持市外金融机构来枣设立分支机构。加大土地指标市级统筹力度,集中保障重大工程、重点项目,推动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存量建设用地挖潜。通过压旧上新、压小上大、压低上高、压散上整,继续推进煤炭消费压减,实现集聚集约高效发展。
着力深化“一次办好”改革。加大制度创新、流程再造力度,持续减事项、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政务服务。创新电子证照共享应用,打造“无证明城市”。高效率运行市民服务中心,实现行政许可、公共服务事项应进必进,大力推行容缺受理、并联审批、帮办代办;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政务大厅“一窗受理”、民生服务“一链办理”,推行工作日延时服务,探索设立双休日、节假日办理通道,实现“零跑腿”和“一次办好”政务服务事项即来即办、立等可取。坚持政务服务“上网是原则、不上网是例外”,大力推动“互联网+政务服务”,建成基础大数据管理平台,围绕群众日常所需的高频服务事项,基本实现自助办、掌上办。全面实行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叫响“枣办好”品牌。
着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秉持“换位思考、主动服务、有求必应、无需不扰”的服务理念,深入开展企业帮扶,切实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降低用电、用气、物流等成本,让企业拥有更多获得感。扎实开展优化法治环境专项行动,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各类市场主体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培厚企业家成长的沃土。完善本土人才培养机制,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营造尊商、重商、亲商、护商的浓厚社会氛围。
聚力建设宜居城市
拓展高质量发展内涵
打造山清水秀大新城。进一步优化“东部高新产业区、西部现代商贸区、南部科教创新区、北部生态休闲区、中部行政服务区”功能布局,持续提升新城区首位度。统筹空间利用规划、产业布局、公共服务,加快新城区与市中区、新城区与滕州市融合发展,加快新城区与薛城区一体化深度融合发展,促进薛城、微山同城化发展。深入实施“一河一路”建设,加快推进蟠龙河区域水生态修复治理,实施匡山头闸、山家林湖橡胶坝、防洪堤坝修筑等起步区水利工程,抓好南北堤顺堤桥梁及堤顶路建设,规划建设岩马水库、庄里水库、城河、郭河、十字河、蟠龙河“两库四河”水系连通工程,打造生态景观带、旅游文化带。完善新城区南部、北部路网,推进世纪大道城区段配套工程、绿化工程,开工世纪大道长白山路至西昌路省道段;抓好民生路南延、大连路东延、祁连山南路、长白山南路等道路建设,实施光明大道、枣曹线互通立交改造,提高快速通行能力。加快枣庄科教创新示范园建设,进一步完善科教文化功能。抓好枣庄市中医医院(二期)建设,借助北京中医药大学智力优势,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中医诊疗和科研高地;启动枣庄市立医院新城主院区建设,进一步完善医疗服务功能。实施凤鸣湖公园、龙潭公园升级改造工程,抓好凤凰山公园、袁寨山风景区、张山体育公园改造提升,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山体公园、城市游园,进一步完善生态休闲功能。抓好双子座城市广场、人民电器汽车生态园等项目建设,合理布局一批城市商圈、便民设施,聚集更多人气商机,提升新城区辐射带动能力。
构建综合立体大交通。编制综合交通运输网中长期发展规划、铁路网专项规划,着力构建公铁水空并举的现代化交通发展体系。持续推进枣庄机场建设前期工作。完成枣菏高速建设任务,加快推进京台高速扩建、新台高速等工程,做好滕州至临沂高速、台儿庄京台高速和新台高速连接线前期工作。进一步优化高铁枢纽规划,抓好京沪高铁枣庄站东广场改造提升工程,高水平规划建设停车综合体。开工建设济南—枣庄旅游高铁通道,积极推进临沂—枣庄—菏泽城际高铁、枣庄—沛县—菏泽高速公路等项目规划研究,加快构建“1小时”城际交通网络。启动郯薛线等国省干线改建工程,加快推进S103济枣线改建、济枣线枣木高速立交出口、黄河路下穿枣临铁路立交桥、长江路上跨京沪铁路立交桥等项目。完善祁连山路北延、龙泉路南延规划,适时启动工程建设。全力实施京杭运河枣庄段二级航道整治工程,提高航道等级和通行能力。提升完善滕州至微山、薛城至微山、台儿庄至贾汪等城际省际公交线路,加强与徐州、济宁等周边城市的规划衔接、互联互通,主动融入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
推动城市品质大提升。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深入开展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大力实施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加快市政管网更新,改造老旧燃气管网26公里,新增城市集中供热面积230万平方米。稳步推进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完成棚户区改造11360套,改造农村危房300户。实施老旧小区改造项目37个、3万余户,建设智慧安防小区60个。推动“城市家具”改造提升,完善路灯照明、导视标识、交通安全设施、景观小品、休闲广场等城市配套设施。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实现主城区、主要干道、热门景点等区域5G网络覆盖。强化镇域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建成“生态街巷”100条。扎实推进“公交都市”创建工作,实施居民小区与公交站点“最后一公里”连通工程,优化公交线网布局,完善大型居住区公共交通配套,规划开通一批社区巴士,提高市民出行便利度。在公交、社保、医疗、旅游等领域推行“枣庄一卡通”。积极创建国家节水型城市,抓好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建设。
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推动文化产业传承创新,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提升文化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抓住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机遇,支持台儿庄古城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加快上市步伐,启动台儿庄至微山大运河旅游风景大道建设;支持滕州市、薛城区、峄城区积极融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形成枣庄文化发展新轴线。完成汉诺庄园提升改造工程,打造中德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实施红荷湿地、冠世榴园、抱犊崮—熊耳山等景区提升工程。依托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八路军115师抱犊崮抗日纪念园等载体,打响红色旅游品牌。充分发掘乡土文化内涵,加强柳琴戏、伏里土陶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一批具有浓郁鲁南风情的乡村民宿样板。推动滕州市、山亭区、台儿庄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争创全域旅游示范市。
聚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释放高质量发展潜力
扎实推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坚持以《枣庄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9—2030年)》为引领,聚焦“创新引领乡村可持续发展”主题,实施农业产业化升级、乡村经济新动能培育、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生态建设提速、创新资源集聚五大重点行动,抓好农业绿色发展、三产融合促进等19项重点工程建设。办好鲁南乡村振兴研究院、枣庄市乡村振兴学院,整合优化区域创新资源,打造转型发展示范区、城乡融合先行区、美丽乡村样板区。
扎实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培育发展富民乡村产业。大力发展数字农业、智慧农业,抓好农业大数据应用、智慧农机、益农信息社、农产品电子商务村等农业信息化项目建设,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各环节深度应用。持续开展农业“新六产”示范镇、示范主体创建,加快推进东郭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城头豆香特色小镇、涛沟河田园综合体、洪门田园综合体、凰山谷生态茶园等建设。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重点扶持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市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50个以上。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升滕州马铃薯、峄城石榴、山亭长红枣、火樱桃等品牌价值和影响力。新发展“三品一标”农产品30个。推进粮食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建设高标准农田16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170万吨以上。新创建美丽生态养殖场27个,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全面创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扎实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加大国家农村改革试验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力度,积极探索更多枣庄经验,将枣庄农村改革的牌子擦得更亮。开展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改革试点。完成国家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区建设任务。全面开展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支持滕州市开展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支撑体系建设试点。加强基层农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加快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把小农户引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任务、农村饮水安全两年攻坚任务,创建清洁村庄400个,50%的村庄实现生活污水处理。改造农村旱厕3000户,抓好农村改厕规范升级,健全后续管护长效机制,完成“300户以上自然村”农村公共厕所无害化建设任务。大力实施电力配网升级惠民工程,启动实施385个单体改造项目。全面完成“四好农村路”三年集中攻坚专项行动任务,基本实现全市农村通户道路硬化。开工建设沿运洼地治理工程,完成南四湖湖东滞洪区工程和16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成170个“美丽村居融媒体”建设项目。完善村庄分类与布局规划,推进农村闲散土地盘活利用。支持区(市)积极创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稳步推进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村100个。
聚力打好三大攻坚战
补齐高质量发展短板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稳定脱贫和防止返贫长效机制,推进保障性扶贫政策与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做好返贫人口、边缘户的动态监测和即时帮扶。聚焦“老病残”特困群体,全面解决“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提高脱贫质量。坚持开发式扶贫,强化产业发展和就业帮扶措施,通过生产奖补、劳务补助、技能培训等形式,切实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全面消除集体经济年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持续深化与威海市、重庆市丰都县的扶贫协作对接。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深入推进“四减四增”,紧盯八场标志性战役重点任务,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空间格局和长效机制。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突出机制砂生产企业、工业企业无组织排放、道路和建筑工地扬尘、餐饮油烟、散煤、移动源尾气等重点领域,持续实施大气污染源“千人帮扶”,深入开展“查治法责”集中行动,全面排查、迅速整治、铁腕执法、严肃问责,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建设智慧环保平台,实施走航监测、雷达监测、用电智能监控,实现精细化管控治理。落实“河长制”“湖长制”,保持河湖清违清障的高压态势,确保重点水域水质稳定达标。严格控制土壤污染源头,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替代,大力推广标准地膜和可降解地膜。全面落实“林长制”,加强破损山体修复治理,完成造林面积3万亩,完成“绿满城乡·美丽枣庄”国土绿化行动三年任务。全面启动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加快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
坚决打好防范金融风险攻坚战。深入开展金融风险隐患排查,重拳整治非法集资、民间高利贷、恶意逃废金融债务等各类金融违法行为。健全完善地方法人银行治理机制,加强薄弱环节监管制度和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做好重点领域风险防范和处置,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底线。按照“可控、有序、适度”的原则,妥善处理好举债与发展的关系。
聚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努力提升就业创业服务水平。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服务,城镇新增就业4.1万人。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力度,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亿元。深入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3万人次。加大稳企稳岗力度,认真落实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率、失业保险稳岗返还等政策。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14所,新增学位2万个,巩固好“大班额”化解成果。支持优质普惠学前教育资源扩容,新建改扩建幼儿园20所。资助贫困家庭学生6万人次。深化“县管校聘”和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扎实推进德育课程一体化改革。深化校企合作,推行“订单式”培训模式,完善“产教学”与“工匠精神”深度融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启动中国职业教育博物馆和职业体验馆规划工作。
努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精准行动,实现应保尽保。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巩固在97%以上,贫困人口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实现全覆盖。深入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实现生育保险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全市定点医院全部纳入异地联网住院结算范围。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稳步提高城乡低保、抚恤优待、基本医疗保险补助等标准。完善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关爱服务体系,健全残疾人帮扶制度,让城市更有“温度”。
努力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以创建全国健康城市为抓手,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加快医共体建设,推进分级诊疗、双向转诊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深化疾病防控和卫生应急体系规范化建设,加强重点传染病、慢性病等防治。支持医疗机构和科研单位加强医药卫生重点学科建设。稳步推进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办好全民健身运动会、大运河国际龙舟赛等赛事活动。
努力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深化平安枣庄建设,深入开展市域社会治理“一张网”省级试点,健全完善“镇街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深入开展信访积案化解攻坚行动,积极推广“榴乡诉递”基层社会治理经验。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提升城市社区治理水平。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加快“雪亮工程”建设,重点提高农村、城乡结合部、偏远郊区等公共空间视频监控覆盖面,纵深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健全以“风险隐患排查管控整治”为中心的安全生产工作体系,严格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提升风险预警和应急救援管理水平。制定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持续开展物业管理整治提升行动。深化法治枣庄、诚信枣庄建设,大力推进“七五”普法。加强前瞻性、战略性问题研究,编制好“十四五”规划纲要。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忠诚履职。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确保政令畅通、令行禁止。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进一步增强斗争精神、提高斗争本领。坚持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持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
依法履职。认真执行《市政府工作规则》,严格重大事项决策程序,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和各类专家智库作用,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认真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建议。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健全政务公开、信息舆情、新闻发布和网络诉求跟踪办理等制度,提升政务服务热线办理质量。开展国家级法治政府示范市创建,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扎实做好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工作,进一步提升法治政府建设水平。
实干履职。说一千、道一万,不如甩开膀子埋头干。各级政府工作人员要自提标杆、自我加压,争做有责任、有大局、有本领、有担当的“四有”干部。聚焦全省“重点工作攻坚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把该使的劲都使出来,把该用的招都用上去,善作善成、决战决胜。对重点项目、重大事项、重要工作实行清单化管理,专班推进、专题调度、专项督查,确保一盯到底、抓实干成。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继续大力精简各类检查、报表、会议、文件,整治“过度留痕”等问题,进一步减轻基层负担。大力倡导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的担当精神,健全完善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让勇于担当成为习惯,让奋勇争先成为常态。
廉洁履职。自觉扛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盯紧重大工程、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强化廉政风险防控,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促进权力规范运行。做好财政收支预算管理,加强支出政策、重大项目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坚决压减一般性支出,支持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加强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永葆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