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A2:要闻综合
本版新闻列表
 
 
   枣庄新闻网首页 | 枣庄日报 枣庄晚报 新视听 新闻绿洲
 
  
2018年4月20日 星期

真情倾注在乡村振兴路上
——峄城区第三轮派驻第一书记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刘明 通讯员 赵峰 王祥

“驻村第一书记身在村上,心更要放在村里。要与群众打成一片;定期与党员谈谈心,让党员把压在心里的话说出来;要把党和政府温暖及时送到贫困户手中……”这是峄城区对驻村第一书记的要求,也是这些第一书记的奋斗目标。

自去年5月峄城区第三轮派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以来,各驻村第一书记牢记“落实好任期管理、抓好班子建设、发展集体经济、推进精准脱贫、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六项职责,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为村民解难题、办实事、兴产业,在各驻村留下了一串串辛勤耕耘的足迹,他们用真情和汗水拨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最美和弦,赢得了群众称赞。

让基层党组织焕发活力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针对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强的问题,区煤炭局派驻古邵镇沙路口村第一书记张建军深知,要想让村党组织“活”起来,必须狠抓党建工作,只有组建一个富有活力的支部班子,才能激发党员责任感,让村党组织这个“引擎”焕发活力。

张建军从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入手,提出了创建“红石榴”党建品牌的思路,号召村党员干部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在一起,一颗红心向党,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他利用担任古邵镇“第一书记”临时党支部书记的优势,深化推广了“2+X”(2为区煤炭局党支部、古邵镇“第一书记”临时党支部;X为古邵镇“第一书记”所在村党支部)共建工程,不断扩大“红石榴”党建品牌的影响力。带领古邵镇第一书记制定承诺、兑现承诺,增强了党支部和村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决心。还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契机,在第一书记村设计安装了党建墙,制作了党建制度板牌,结合每位第一书记派出单位、所在村实际,探讨各村“红石榴”党建品牌多样化、差异化的惠民措施。

一年来,峄城区第三轮第一书记配合镇街党(工)委发展党员29名、入党积极分子91名,培养后备干部120余名;结合村居“两委”换届,选出了一批政治标准高、服务能力强的村级带头人,为帮包村打造了一支“不走的工作队”。45名第一书记村(居)分别申报新修、改扩建、修缮村级活动场所,强化了基层党组织阵地建设。打造了“先锋左庄”“五好河口”“红石榴”等党建品牌30余个,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让群众尽快走上致富路

“说一千道一万,没钱啥都没法干。”这是区委宣传部派驻吴林街道吴林东居第一书记赵峰常说的一句话。村(居)想发展,关键还得找对长期增收的“巧杠杆”。日前,赵峰牵线搭桥,与皂角种植大户周老板达成协议:周老板免费提供皂角树,吴林东居负责栽植皂角树,收益四六分成,不仅绿化了居内环境,还有收益,仅此一项,居年集体增收达3万余元。

为了进一步盘活集体资产,搞活村集体经济,赵峰又做起了“土地文章”。他按照“群众自愿、适度规模”的原则,积极稳妥引导土地有序流转,着力发展特色农业。目前,全居流转土地500多亩,(下转A2版)

(上接A1版)分别承包给4个种植大户进行规模经营,引导发展大棚草莓、瓜蒌、皂角等特色种植产业。通过土地流转也带动了二、三产业发展,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高效益行业合理流动,增加了农民工资性收入。目前,吴林东居建有服装、玩具小型加工厂7家,农民不出家门就能打工致富。

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关系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大局,第一书记纷纷把集体经济发展摆在了第一位。围绕“盘活资源增收、发展产业创收、多方争取谋收”的总体思路,千方百计挖掘增收潜力,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去年,峄城区为区派第一书记提供336万元的帮扶资金,通过领办合作社、村企合作、流转土地、盘活集体资产等方式,培育了吴林东“瓜蒌种植”、古邵小安“药用菊花种植”、梅台“田园综合体”等集体经济增收项目24个,实现了村级“造血”功能可持续。

让民生项目惠及更多乡亲

“担任第一书记就多一份责任,就要为老百姓干点实实在在的事。”枣庄广播电视台派驻峨山镇城一村第一书记王传金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担任第一书记以来,王传金先后争取各级资金40余万元,新修水泥路1800米,购置绿化树苗1000棵,绿化村主干道4000米,新装路灯15盏,安装监控设备1套、摄像头21个,对全村卫生死角、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村内菜园等进行了全面清理,设置了4面文化墙,极大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为解决村内贫困户的生活困难,也为村庄长远发展找一条好的路子,王传金联合城四、萝藤、石拉等几个村的第一书记,多方筹措资金86万元,联系了一家实力强的针织品公司到村投资兴业,建设了纺织扶贫车间。目前,扶贫车间安置80多人就业,人均月增收2000多元,每年还为村集体增加收入8万元。

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在峄城区,这样俯下身子为群众排忧解难的驻村第一书记不胜枚举。一年来,各驻村第一书记共争取引进帮扶项目50个,涉及资金2236万余元,硬化水泥路面8.2公里,兴建文体设施33个,安装路灯600余盏、监控150余个,为群众办实事500多件。

如今,随着任职工作的不断深入,驻村第一书记已经在各村(居)树立起了一面面鲜艳的红旗。把群众当亲人,是第一书记的庄严承诺;让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是第一书记的工作目标。在新的征程上,各驻村第一书记必将持续发力,真正把脱贫攻坚记在心上,把党建工作扛在肩上,把基础设施抓在手上,为峄城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2007-2011 © 版权所有:枣庄日报社 运营服务:枣庄新闻网
咨询/投诉:0632-3159725 QQ:1052190871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