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市中讯 近年来,市中区不断整合服务资源,优化项目设置,实现了公共法律服务“超市化”,走出一条实体与网络、线下与线上对接互通、有机融合的公共法律服务模式。
该区打造管理规范、覆盖城乡的区、镇、村三级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目前,已建立区级综合法律服务中心1个、镇街法律服务站11个、镇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7个、农村法律工作室53个、社区律师会客厅47个。统一的标牌标识、装饰格调,规范的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公示,严谨的工作流程,“摆”上柜台的咨询、公证、法援、调解等各类法律服务,让群众如同在超市购物一般方便,法律需求实现“一站式”解决。
他们运用现代通信和网络技术,设置电话服务热线、在线服务专网,打造集多功能为一体的“12348”法律服务热线平台。平台采取集中受理、分类处置、督察督办、限时办结、倒查问责的方式,推行“有问必答、有疑必解、有援必助、有事必调”的“四有四必”承诺,使之成为接受群众法律咨询、宣传法律知识、指导群众维权的空中服务通道。
今年初,该区建成“一网双微”信息化网络法律服务体系,运用网络技术将各类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有效串联,通过微信、微博与手机、电脑终端联动。群众只需打开电脑或者扫描二维码,就能进入网上公共法律服务大厅,鼠标一点即可选择需要的法律服务产品。截至目前,“一网双微”平台访问总量已过10万人次,服务热线解答群众咨询1.35万余人次,各类法律服务机构接待来访群众逾2万人次,代理各类案件670件、法律援助483件、办理公证事项510件。(记者 张孝平 通讯员 王荣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