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综合
本版新闻列表
 
 
   枣庄新闻网首页 | 枣庄日报 枣庄晚报 新视听 新闻绿洲
 
2016年1月25日 星期
分类实施帮扶 培植增收产业 启动互助资金
山亭1.75万人脱贫


本报山亭讯 “党的扶贫政策真好,不仅给俺村派来了第一书记,打了井,修了路,还扶持贫困户发展致富项目。今年我们合作社共种植水果和蔬菜大棚22个,12个草莓大棚即将上市,预计可收入20多万元。”去年12月20日,山城街道东山腰村绿满源果蔬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杨建华满怀欣喜地说。2015年以来,山亭区不断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分类实施帮扶,培植增收产业,聚集扶贫合力,启动互助资金,17500余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该区针对不同致贫原因,因人因户施策。对于有劳动能力的扶贫对象,扶持他们发展增收致富产业,实施开发式扶贫;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采取引导土地流转、资产入股等方式,增加财产性收入实现脱贫;对因病、因灾致贫的,落实大病救助、住房保障、生活救济等扶持措施;对符合低保、五保条件的,纳入民政保障范围,实施兜底救助,建立起全覆盖的扶贫救助体系。

针对多数贫困户没有致富门路问题,山亭区把培植壮大增收产业、增强发展能力作为扶贫开发重点,安排资金6000余万元,实施扶贫开发项目330多个,建成了店子镇8万亩长红枣、水泉镇9万亩火樱桃、徐庄镇7万亩板栗、北庄镇凫城镇8万亩核桃等十大经济林生产基地,形成了一镇一品的经济林发展格局。水泉镇郑庄、赵岭等12个林果专业村,由原来的贫困村发展成为人均年收入过万元的富裕村;洪门葡萄、田坑冬桃、剪子山长红枣已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该区紧紧抓住各级选派第一书记的机遇,以第一书记抓党建、促脱贫为抓手,全面推进干部驻村帮扶工作,发展主导产业,改善基础设施,增加农民收入。在第一书记的帮助下,截至目前,共新建、改扩建和修缮村级活动场所115处,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外出考察学习9500人次,引进致富项目278个,争取帮扶项目1325个、帮扶资金3.24亿元,帮助227个村通水泥路、硬化道路527公里,帮助151个村通水、80个村通电。

为解决制约贫困村发展的突出问题,山亭区重点实施了“两通一改”工程,自去年以来,修通公路78条122公里,帮助85个贫困村群众吃上了自来水,完成415个自然村的农村低压电网全面优化和改造提升。围绕道路畅通、垃圾处理、文化健身、卫生计生、生态文明“五到村”,生活保障、危房改造、安全饮水、供电通信、广播电视“五到户”,就学保障、就医保障、就业培训、产业扶持、增收措施“五到人”目标,全力清除困难群众的增收致富障碍。

山亭区还启动扶贫互助资金项目,截至目前,共建立扶贫互助协会86家,入会村民1.39万户,资金总规模达到1977.61万元,累计借款20802户次,借款额度逾亿元,会员借款用于发展种植、养殖、加工和营销等生产经营性项目,户均增收2600多元。另外,该区还协调金融部门,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扶持有创业潜质和还款能力的贫困户、农业龙头企业和新型农村经营组织,促进和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目前,共授信等级A级贫困户500户,每个A级贫困户授信金额5万元;授信等级A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授信金额800万元,有效解决了发展资金不足难题。

(记者 张孝平 通讯员 宋伟)


2007-2011 © 版权所有:枣庄日报社 运营服务:枣庄新闻网
咨询/投诉:0632-3159725 QQ:1052190871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