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绍文
五年来,全市各级科协组织紧紧围绕党政工作大局,明确工作定位,创新思路举措,履行职责任务,发挥优势作用,科协各项事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市科协多次评为全省科协工作先进集体、被授予全国全省科普工作先进集体或优秀组织单位等荣誉称号。
发挥优势
服务发展添活力
创新驱动彰显活力。广泛开展了“产学研示范工程”、“十大杰出工程师和优秀工程师评选”等活动。全市累计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9个,来站工作院士10人,专家24人。4个企业被评为全国“讲理想、比贡献”活动先进集体,1人荣获全国“科技标兵”荣誉称号。
科普惠农成效显著。实施了“枣庄市基层科普行动计划”,开展了“百会联百村”科普惠农行动。成立了枣庄市农技协联合会,组建了枣庄市科普惠农联盟。目前,全市已发展各类农技协400余个,创建科普示范基地249个,培养科普带头人360名,引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1680余项。有33家农村专业技术协会、17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16名农村科普带头人受到国家和省表彰,共获得中央和省财政奖补资金800多万元,获奖项目和资金位居全省前列。
咨询服务积极活跃。编发《建言献策》,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其中《关于加快我市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关于枣庄市煤化工发展研究报告》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组织开展了“枣庄发展我有责,我为枣庄献计策”金点子征集活动,召开了枣庄市煤化工发展研讨会、机床行业技术论坛、煤化工行业论坛,为科技工作者建言献策搭建平台。
联合协作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科学素质稳步提升。构建了“党委领导,政府推动,齐抓共管、全民参与”、“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格局。我市科学素质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在2014年度全省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中,位列第三,被评为“优秀”等次。
数字科普加快推进。在全市城市社区、乡镇驻地、公共服务场所安装数字科普电视终端600台,建立科普活动室、宣传栏、电子科普屏等简易科普设施的社区共401个,占社区总数的61.1%。对市科协网站改版升级,在《枣庄日报》、枣庄广播电视台开设栏目。利用《手机报》、官方微博微信,开展了新媒体科普传播工作。组织开展了全民科学素质知识竞赛活动,网络答题参与人数在全省居首,市科协被授予优秀组织奖。
科技教育成效明显。开展了枣庄市校园数字科普行动,在全市107所学校中建立了数字科技馆,成立了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举办了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七巧科技”比赛、“科普报告百校行”等活动。承办的第27届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取得圆满成功,并且我市选手喜获大赛最高奖“中国科协主席奖”,这是我省唯一获此奖项的选手。
益民计划稳步实施。实施了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充分依托社区公共服务场所和设施,创建社区科普大学、科普讲堂29个,先后有9个社区被评为全国科普示范社区,2个社区被评为全省科普示范社区。 (下转A2版)
(上接A1版)五年来,各级科协围绕节能环保、安全健康等主题,举办科普活动400余次,受众近300多万人次。
科普资源共建共享。稳步推进科技馆新馆展陈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各级各类科普基础设施的综合服务能力。目前,全市共建有单位、企业、社会组织等兴办的科普场馆66处,累计被省级命名的三星级以上科普教育基地11处。我市先后认定命名了两批49家市级科普教育基地。其中,30家基地获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称号,12家基地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搭建平台
服务科技工作者
学术交流广泛深入。开展了枣庄市自然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评选活动,已成为我市自然科学领域最具权威的评选活动之一。积极组织科技工作者参与淮海科技奖评选。五年来,市级各学会、协会、研究会共组织学术交流、论证会、报告会等400场次,交流学术论文5000多篇。
表彰举荐形成体系。开展了“优秀科技工作者”、“十大杰出工程师”等评选活动。五年来,先后有1人被评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1人被评为“全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获“山东省青年科技奖”。先后有2人获得全省“十大科技教育校长”荣誉称号,2人荣获全省“十大科技教师”荣誉称号,1人荣获“全省十大校外科技教育专家”荣誉称号。
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各级科协干部经常深入科研和生产一线,努力为科技工作者解难题、办实事。广泛利用人大议案、政协提案、科技专家建议等渠道,组织科技工作者参政议政。
强化自身
科协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党建工作扎实推进。深入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健全完善了相关制度,促进作风建设长效化、党建工作规范化。通过加强培训、挂职锻炼等形式,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思想素质和履职能力,为做好新形势下科技群团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组织网络日益壮大。区(市)级科协组织不断巩固完善,镇(街)以下科协及群众性科普组织网络稳步发展。目前,全市共有市、区(市)两级学会133个,会员2.6万人;各级老科协组织160个,会员1.5万人;各级各类反邪教协会80个,会员及志愿者6800人;累计有企业、园区、高校等企事业科协36个,其中区(市)所属30个,国企8个,非国企26个,占规模企业的比例为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