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A2:要闻综合
  
本版新闻列表
 
 
   枣庄新闻网首页 | 枣庄日报 枣庄晚报 新视听 新闻绿洲
 
  
2015年11月5日 星期

向科技化要警力 用信息化保平安
——滕州市公安系统信息化建设见闻

本报记者 宋旭

公安系统信息化建设是新形势下推动公安工作发展进步的直接动力;是解决警力不足,提升警务效能的有效途径。滕州市公安系统自全面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以来,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实践,为推动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重要保障。

10月30日,记者来到滕州市交警大队,亲身感受到了信息化建设带来的高效和便利。在滕州交警大队警务效能督察中心,记者感受到了它的三项主要功能:网上督察、警务回访、微信互动。在大厅的屏幕上,记者看到显示的是滕州交警大队车管大厅、机动车查验岗、事故科和交通违法处理大厅等服务窗口的实时监控录像。通过同步的录音录像,督察中心人员对业务流程及民警工作情况全程进行督察,发现异常业务等情况及时通过对讲机等和值日警官联系进行现场处置。在旁边的另一处监控上,记者看到了城区各值勤岗点的民警执法画面,系统借助市级公安系统的天网工程和交警智能交通平台,督察人员对民警执勤执法情况进行实时监督,对警容不整,执法不规范等问题发现后立即纠正。滕州交警大队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断拓展延伸督察范围,力求做到无缝督察,既节约了督察警力,又提升了督察效率。截至今年9月份,共开展各类督查130人次,发现查纠问题20件次,提出督察建议10条,下发警务督察通报6期,2015年没有发生一起复议、诉讼案件。

滕州交警大队指挥中心主任王东方还向记者介绍了执法记录仪综合管理系统。他告诉记者,目前大队为民警配备了执法记录仪共232部,工作期间执法记录仪全程记录民警的执勤执法情况。在各中队、交管事故等执法单位安装了14台执法记录仪工作站,每天自动将执法记录仪中录像上传存储。督察中心通过管理平台可以随时调取查证,客观真实的记录执勤执法工作情况及相关证据,既加强了民警执法的规范化,又保护了民警免受恶意投诉的干扰。

为了提高服务效能和执法形象,进一步规范执法活动,提升群众满意度,滕州交警大队还制定了警务回访制度。 督察中心每天对前一天大队办理的车驾管业务、违法处理业务、交通事故当事人和报警求助人员等信息进行汇总并分类,对办理一般业务人员抽取至少5%,对事故当事人等重点人员全部进行电话回访。今年1-9月份,共回访群众11000余人次,发布回访研判6期,针对其中不满意的回访电话,大队安排分管领导及对口单位负责人专门进行回访,即拉近了警民之间的距离,又提升了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为了切实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和互动,大队还开通了微信平台,其中的微信曝光台和交通小知识栏目深受网友喜爱,粉丝数量已经从年初的1000余人,跃升到现在的36000余人。截至9月份,大队共制作微信36期,推送新闻性、知识性、警示性等各类新闻信息246条,深受群众欢迎和粉丝拥戴。

在善南派出所,副所长韩荣华亲自为记者演示了执法记录仪数据采集及存储设备的操作。大屏幕上实时滚动着接警的时间,报警人的地点、联系方式、报警内容以及处理的情况。出警的工作人员随身配备执法记录仪,把出警情况及时记录,然后上传到所里的存储设备上,保证了情报信息的资源共享和执法资料的有效保存,有效整合了派出所的警力资源,提升了执法质量和打防管控水平。

信息化的建设,也为基层民警提供了便利,也让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在北辛派出所文坛社区警务室,一进门,记者就被高科技信息化的设备所吸引。虽然是最基层的警务室,但设施样样齐全。配有大屏幕,有智能体验互动系统,群众可以通过系统体验消防119火警电话模拟系统和消防模拟体验,还配有管制刀具、毒品、盗抢工具的实物展示和解说,警务室民警还通过采集各类信息的便捷工具,实现了社会数据的“过手即采、即采即录、即录即传、资源共享”的目标要求,真正做到了与群众面对面交流,使警务工作走进社区,走进群众家门,打造了“亲民驿站”。


  
2007-2011 © 版权所有:枣庄日报社 运营服务:枣庄新闻网
咨询/投诉:0632-3159725 QQ:1052190871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