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明 通讯员 张大东
八月的峄城,山清水秀。连绵的绿色,把城乡连成浓绿的一片。漫步城区街头,一项项增绿点翠工程,将城市生态系统衔接起来,“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房在树中,街在景中”的绿色生态大体系,成为展示峄城区山水美、生态强、环境优的多彩画卷。
自全市启动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以来,峄城区创新思路、精心组织,按照“一山、一水、两湖、三路”的绿地系统规划,全方位拓展绿色空间。目前,峄城城区新增各类绿地面积27.1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化率达到32%,绿化覆盖率达到36.2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61平方米,达到了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
建绿地,铺城区“绿色底纹”
为解决城区绿地数量少、规模小,而且绿地斑块破碎度高的困难,峄城区在国家园林城市创建中,着力建构城乡融合的生态绿地网络系统,以道路绿化为重点,绿随路建,有路皆绿,因路配绿。
在林荫道路建设方面,峄城区按照“双排、多排行道树”、“一路一景”、“一路三带”的设计原则,根据前期摸排,投资约350万元,有序开展了承水西路、榴园路、建设路林荫系统建设,对桃花斜路、凤凰东路、丁桥路的行道树进行了增植、补植,绿化升级道路3900余米。为建设林荫停车场,年初以来,又先后投资约330万元,新建了中兴大道、福兴东路等10处林荫停车场,共建设林荫停车位500余个,有效增加了城市绿化量。
社区绿化乐了居民
每天早晨,家住鹭鸣山庄的王大爷总是早起到小区里的小花园内散步,在青葱绿色中,伸伸懒腰,舒展一下筋骨。像王大爷一样早起的不乏年轻人,他们慢跑于新修建的绿色小道,既锻炼了身体,身心也得到了放松,然后饱含热情地投入到一天的工作中去。
为提升居民区绿化率,峄城区除了号召居民积极参加小区义务植树活动外,还筹集资金1200余万元,先后对明德花园、檀翠御都、明月花园、凤鸣山庄小区、金海岸、悠然居、丰源家园小区进行了升级改造。通过加强居住区绿化建设,
(下转A2版)
(上接A1版)提高设计、建设水平,在尊重传统、尊重科学基础上摒弃和改善原有落后、破旧的环境,使得许多小区内风景如画,人居环境明显得到提升。与此同时,峄城区还积极开展花园式单位、花园式小区创建活动,通过积极倡导全民造绿,目前,峄城全民参与园林绿化建设的氛围空前高涨。
建游园,居民公共休闲去处多
公园游园是一个城市不可或缺的美丽符号,是展示现代城市魅力的重要名片。针对公园绿地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的现状,峄城区按照以人为本、方便市民、布局合理、分布均匀的原则,加大公园绿地建设力度,投资2400余万元,对公园广场实施绿化、亮化提升,完成了坛山公园绿化升级、承水河公园亮化升级等。
仙坛山公园依山而建、绿树成荫,亭阁相映,曲径通幽占地5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70%,颇具古典园林风采,山脊上亮丽的照明灯更为峄城的夜景增添了亮点。仙坛苑广场占地10万平方米,以荀子雕像为代表的雕塑小品的精巧点缀,形成了传承历史,独具特色的景观。建设路街头游园是裸露土地治理的经典之作。按照“以花造景,以景引人”的理念,在原来的裸露土堆上精心构筑,大面积种植绿树、鲜花,变废为宝,成为城市街头绿地的一大亮点。峄州路街头游园、仙坛路街头游园是在原来拆迁废墟的基础上新建而成的,占地36000平方米配套设施完善,环境清新幽雅,兼具集会、休闲、生态等功能。
另外,峄城区还开展了“绿满峄城·花满峄城”专项行动,在公园广场及重点区域、道路节点共播撒美人蕉、金鸡菊、彩叶草等草花,较好地塑造了城区多彩景观。
如今的峄城,天更蓝,水更清,路更宽,街更绿,城更美。峄城人民正满怀豪情和信心,用智慧和汗水,谱写着回归自然、美化环境的绿色音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