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城讯 仲夏时节,穿行于峄城农村,到处是干净整洁的街道、排列有序的垃圾桶,清新的空气、宜人的环境彻底取代了以往农村夏季“垃圾成堆,蚊蝇乱飞”的脏乱景象。这是峄城区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全覆盖带来的成效。
近年来,峄城区通过创新加强内外部环卫管理,完善垃圾处理基础设施等措施,不断加快城乡环卫一体化网络建设,初步建立起了城乡一体的环卫长效管理机制,全区所有的483个自然村全部实现了生活垃圾的统一清运处理,极大地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目前,全区483个自然村全部通过了市验收组的村庄整治验收,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全覆盖,并通过了省级全覆盖认定,在2014年度专项电话调查中综合成绩全市第一,有3个镇进入全市前10名。
该区从健全组织体系,完善制度机制入手,对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进行科学全面的部署,制定出台了《城乡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一体化实施方案》、《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办法》、《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考核办法》。区、镇街两级都成立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领导小组,各镇街都设立了环卫所,配备3至5名工作人员。各村庄按照每100户1保洁员的标准进行配备,由各镇街环卫所统一招聘、统一管理使用、统一筹集发放工资。各村保洁员每天将产生的生活垃圾收集至垃圾容器及收集点,再由各镇街道负责运至压缩式中转站,压缩处理后,由区环卫局运至垃圾处理厂,进行无害化处理,在全区形成了“户收集、村分类、镇中转、区处理”垃圾收运体系。
城乡环卫一体化的运转,关键是经费的投入。自2013年8月份以来,该区已累计投资1.3亿元,用于环卫基础设施配套、墙壁粉刷、中转站建设、“示范村建设”、一体化运转等工作。同时,区里每年投入700万元用于城乡环卫一体化运转经费,根据工作的深化情况,逐年递增资金投入,确保城乡环卫一体化良性运转。
该区还注重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监督考核机制建设,对镇街垃圾运送量、路域环境整治情况实行每月综合通报,每季度现场督导,年终进行总评,兑现奖惩。区、镇街、村也都完善了检查考核制度,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并结合垃圾量的完成情况和村内卫生的保持情况,核拨了保洁员工资。目前,全区7个垃圾中转站全部建成并正常运转,配备密闭压缩车7辆,小型勾臂车15辆;购置密闭式垃圾箱(桶)3.75万个,配备垃圾收运车辆540部,村级保洁员594名,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管理全覆盖。
(赵峰 孙华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