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山亭讯 为适应工会工作新常态,山亭区紧紧抓住职工关心关注的劳动、经济等权益重点进行服务,创新实施了“1+10+N”服务职工联动机制,让载体“活”起来、部门“动”起来,推动了工会整体工作上水平。
“多亏了工会帮俺,俺的事圆满解决了。”山城街道的张某去年12月在街道的一家汽车美容店做技术工,双方当初约定工资每月按时支付。今年4月以来,汽车美容店一直未按时支付其工资,经多次催要都以生意不好为由,拒绝支付,导致矛盾纠纷。后经区、街道工会与区人社、司法部门共同给予无偿援助,事情得以圆满解决。这是实施“1+10+N”服务职工联动机制见成效的一个缩影。
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结构转型的加快推进,职工需求日趋多样化,对公共服务的需求全面持续增长,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期待更加强烈。为此,该区发挥工会组织和相关职能部门在参与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制定实施了“1+10+N”服务职工联动机制,“1”是指区总工会,“10”是指服务职工与区总工会工作有结合点、交叉点的区人社、司法、财政、群团组织等10个单位,“N”是指能为职工提供公益性服务、维护职工权益的社会各方力量,实现了工会工作与部门工作和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有效对接,进一步激发了工会和各部门活力,扩大了工会工作覆盖面。今年以来,通过部门联动共为职工解决困难问题32个,为企业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提供法律咨询12次,查处拖欠农民工工资案件14起、涉及农民工824人,追讨工资539万元。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该区将推行规范化行业工资集体协商作为提质增效的重要载体、创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关键抓手,紧紧抓住平等协商、签订集体合同这个“牛鼻子”,确定劳动用工、劳动报酬、劳动条件和生活福利。今年1月,城头镇豆制品行业按照规范协商程序进行面对面的工资协商,双方代表围绕集体合同、工资协议、女职工保护协议和劳动安全卫生等进行了认真反复的协商,最后形成了统一的意见,为规范全区工资协商工作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今年先后选树培育了山东华邦集团、山东翼云集团等不同类型企业工资协商提质增效典型5个,以点带面、提质扩面。该区还扎实推进以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职工维权和实施送温暖工程为重点的职工利益互助保障机制,协助企业党政解决职工生活困难。今年以来,共为36名下岗职工重新上岗提供就业服务。
(记者 刘振江 通讯员 尹建林 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