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磊 张赛
四月的峄城,杨柳依依,草长莺飞。承水河两岸、鹭鸣湖畔,道路上、庭院中,绿树红花含笑迎人,“绿满峄城、花满峄城”成了峄城居民生活环境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峄城区围绕生态立区的目标,全民齐心协力,掀起的一波又一波绿化环境、创建园林城市高潮。去年底,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认真对照各项指标,针对新增绿量不足、分布不均衡的问题,补齐短板、加快节奏,取得了明显成效,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2.35%、32%和13.6平方米。
创园动真格,实施一揽子制度
峄城区把创园当成改善和提高市民生活环境的重要机遇,第一时间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的创建国家园林城市领导小组,并建立了区级领导帮包制度。各责任单位严格按照创园责任分工,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落实创园各项工作。目前,已召开动员会、推进会、调度会共计十余次,积极开展现场办公活动。区创园办建立周调度、月通报制度,联合区监察局、督查和绩效管理局等部门督导各责任单位按进度开展工作。
城市建设资金向公共领域倾斜、向民生倾斜,向创建园林城市倾斜已成为该区一以贯之的常态。按照创园指标要求,该区在政府财政预算中专门列项“城市绿化维护资金”,切实保障园林绿化日常维护经费,并保持逐年增长。为确保“软件建设”不失分,各责任单位严格按照档案资料收集整理要求,专人负责、规范收集,区创园办统一梳理汇总归档。
创园出实招,千方百计增绿量
该区以“城市绿荫行动”、“裸露土地绿化”和“绿进社区、绿满城市”等专题活动为抓手,增加城区绿化面积不低于27万平方米,特别是针对目前各区棚户区改造空地、城区耕地较多的现象,采取空地覆绿、借地植绿的方式综合利用建成区范围内的闲置土地进行增绿工作。
通过“破硬植绿”和“拆违增绿”的方式增加建成区公园绿地面积12.3万平方米,在保障综合性公园数量的同时增加街头游园数量,特别是针对公园服务半径未覆盖的居住区,下大力气拆出一批公园建设用地,新增一批单体面积不小于5000平方米的游园,保证公园服务半径的有效覆盖。
对新建在建项目严格施行“绿色图章”制度,规范审查、严格验收,确保新建成居住区绿地率全部达标;对已建成的居住区想方设法增加绿化面积,解决老旧小区的“损绿、占绿”问题,做好“复绿、插绿”工作,确保居住区绿地达标率≥95%。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截至目前,该区已累计投资1000余万元,完成4个游园绿地建设,14个游园绿地正在紧张施工;完成13条道路行道树补植,3处林荫系统建设,500个停车位的规划设计,4个居民小区绿化提升。
创园补短板,力避木桶效应
城市绿化“三分建、七分管”。该区重点加强对已有园林绿化的管理,计划投入300余万元,开展重点道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活动。
加快完善市政设施。组织全面普查,逐一查缺补漏,确保市政设施完好率达标。目前,坛山路、中心街、丁桥路、北关东路路面维修工程及新建文体中心东西路工程,工程总量47038㎡,预计4月底完工。全面推行供热计量收费制度。采取分类实施、有效推进的方式,进行供热计量改造,切实提升建成区内实施供热计量收费的住宅建筑面积,确保11月底前使供热计量收费比例达到30%。
该区还将不断强化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全面深化扬尘防治等相关措施,加快推进专项治理工作,全面改善空气质量,确保年空气污染指数小于或等于100的天数≥240天。
绿意浓了,花变艳了,灯更亮了,路变畅了,峄城人民用双手描绘着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城市景观,凭着坚毅求实的劲头诠释着生生不息的青檀精神。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他们正全力以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