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综合
本版新闻列表
 
 
   枣庄新闻网首页 | 枣庄日报 枣庄晚报 新视听 新闻绿洲
 
  
2015年4月13日 星期

沃野谱华章
——市中区农村改革发展纪实

冯伟 王兴坤 张国花

近年来,市中区以深化农村改革为统领,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核心,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走出了一条具有市中特色的城郊型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广大农民的幸福指数明显提升。去年,该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万元,增长13.3%;农业增加值9.6亿元,增长10.3%。

3月28日,在市中区西王庄镇兴亮蔬菜种植合作社,笔者看到,温室大棚中五颜六色的蔬菜正静静地享受着春天温暖的阳光。“我们流转土地300亩,兴建大棚400多个,主要进行蔬菜生产示范和育苗,年产值可达1400万元。”合作社负责人袁兴亮笑呵呵地说。

市中区围绕统筹城乡发展,积极实施以农村土地使用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实现了“土地流转规模经营面积、土地合作社数量、抵押贷款数额”三个指标稳步增长。截至去年底,全区累计土地流转面积6.8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43%,位居全市前列;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新增75家,完成年计划的125%。

该区坚持把深化农村改革与创新作为强大动力,不断加大资金投入,财政部门每年设立150万元的农村土地使用产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基金、300万元的农村土地流转专项资金和200万元的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专项资金,鼓励引导农民流转土地,推进适度规模经营。积极开展资金互助试点,选择4家农业合作社开展内部资金互助、信用合作试点。截至去年底,合作社资金互助股金达360万元,借款社员240户、借款金额290万元,有效解决了部分社员在农业生产中“短期、小额”的资金需求。

该区还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改革,各项确权登记进展顺利,年度权属登记任务全部完成,区镇两级产权交易平台全面建成,完成进场交易的农村土地使用产权36宗,交易金额近亿元,涉及农村土地面积5千亩。

4月2日,笔者来到了市中区的旺达农业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冠宇食用菌示范园、大郭庄有机茶园、仙坛山金葫芦文化产业园……这一个个现代农业项目让人感受到了市中农业发展的蓬勃之势。

该区以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为契机,按照“区域化布局、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引导特色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走出了一条具有市中特色的城郊型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初步形成了以畜禽养殖、果菜菌、生态观光农业为主导的三大特色产业体系。

畜禽产业是市中区的一张名片,以肉鸭养殖加工为主,培植壮大了龙盛畜禽、大运河食品、桂柳食品、米氏牛业、万生畜禽等带动能力强的畜禽龙头企业;菌菜果产业是市中区的一大特色,以蔬菜和食用菌种植为主,重点培植壮大以冠宇农业科技、国凤木耳、旺达农业科技、龙业果蔬等为主的菌菜果龙头企业;在生态旅游观光农业方面,该区发展起仙坛山温泉小镇、杨宁采摘基地、孟庄有机茶园等生态农业龙头企业。截至目前,该区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4家,创建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44家,培育标准化基地18处,创建国家级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38个,引领了现代农业发展。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我们生活越来越好了,农闲时,区里还安排农业培训,现在种粮有补贴,出门能走平坦路,回家能喝上自来水。”谈起生活的变化,税郭镇胡庄村马洪强喜上眉梢。

发展农业的根本目的是让农民富起来,市中区坚持把农民增收作为根本目标,全面落实“四补一保”等惠农政策,严格工作程序,做到政策宣传到户、清册编制到户、张榜公示到户、通知书发放到户、资金兑付到户“五到户”。同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组织财政、农业、经管、农机、畜牧等部门联合对涉农补贴资金兑付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确保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发放到农民手中。

市中区积极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全力改善农村面貌,努力建设环境优美、基础完善、生活殷实、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顺利完成农村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村内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目前,该区97%的农村人口吃上了自来水,98.7%的自然村通上了有线电视,建成沼气示范村38个、太阳能示范村36个。全区累计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556公里,行政村通班车率达100%。


  
2007-2011 © 版权所有:枣庄日报社 运营服务:枣庄新闻网
咨询/投诉:0632-3159725 QQ:1052190871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