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慧英
11月5日,天刚蒙蒙亮,山亭区北庄镇毛宅村翻花泉村的大路口就有许多人影在晃动。原来,他们是村民代表,正在给“第一书记”准备惊喜。8点多钟,当“第一书记”王序银走到这里,看到刻有“第一书记民心工程‘幸福路 连心桥’”的石碑时,他感动得热泪盈眶。
止住眼泪,王书记埋怨地说:“乡亲们,这都是我该干的,你们何必这么浪费呢!今后不经我的允许,不能再……”
“王书记,不给您立块碑,俺的心里总觉得过不去呀!”一位村民打断王书记的话:“俺村的这条路,可是等了几代人啦……”另一村民抢过来说。
村民们淳朴的话语让王序银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今年,市、区农业开发办下派到毛宅村的“第一书记”王序银、副书记仲伟静,在走访群众后得知路是困扰村民的一大难题,因此,两人积极争取帮包单位的支持,多方筹措资金,为村里新修了11条4公里多的水泥路,面积达12000余平方米,使村与村之间的主要道路都得到了硬化,绝大多数村民家门口都有了水泥路。
白天不再尘土飞扬,雨天不再满脚泥巴,村里的百姓感受最深。两人不仅新修了水泥路,还把出村的必经漫水桥进行了翻修加固,抬高桥面1米多,两侧设立了警示桩。村民们梦寐以求的事实现了,再也不怕发大水出不了村,孩子们也不用担心雨天上不了学……实实在在的帮扶,让村民对挂职书记有说不完的感谢话。
看到泥浆未干的石碑,听着村民的肺腑之言,王序银激动地说:“谢谢乡亲们对我们工作的肯定与支持,只要能多干点实事,我们再苦再累都值得!”
太阳升高了,王序银要去看看其他村新打的几眼机井做抽水试验了没有,蓄水池的质量怎么样;西坡村那200亩地怎样平整、怎样铺设管道,计划安装的太阳能路灯怎么布置……他心中构画着一幅幅蓝图,他要一一为村民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