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运永
近年来,我市各级团组织以青年文明号作为服务大局和服务社会的载体,不断拓展领域、丰富内涵,全市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由小到大、蓬勃发展。目前,已经覆盖全市30多个系统和行业,累计创建国家级青年文明号12个、省级青年文明号35个、市级青年文明号202个,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人才效益。 ◆服务城市转型显作为
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市转型、建设“幸福新枣庄”的战略部署,我市各级团组织广泛开展各类青年创新创效活动,引导和激励青年职工立足本职岗位,争做创新创效的先锋。在生产型行业和技术部门的青年文明号集体中,围绕“创新、高效、安全、环保”等目标,以推动企业技术进步为主题,广泛开展了以“小发明、小革新、小改造、小设计、小建议”为主要内容的“五小创新”活动。在行政管理部门的青年文明号集体中,广泛开展了以创新管理理念为主要内容的培训和竞赛活动。在服务行业和窗口单位的青年文明号集体中,以创新服务方式、优化服务过程为重点,着力改进服务态度,改善服务环境,推出更多的特色服务项目和便民服务举措。据统计,目前,全市200多家青年文明号集体开展各类创新创效活动达2600余场次,成为推动城市转型、服务科学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培养青年人才当先锋
我市各类青年文明号集体通过技能比武、专题培训等方式,提升成员的业务技能,积极为青年职工成长发展搭建平台,促进了青年人才脱颖而出。先后开展了“党在我心中”、“我与祖国共奋进”、“青年责任与中国梦”等系列活动,引导广大青年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坚定服务建设“幸福新枣庄”的信心。以建设学习型青年文明号为载体,组织青年文明号集体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职业道德和教育发展讨论,引导青年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切实掌握履行岗位职责、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实施了“号手联动”行动,在集体争创的同时开展青年岗位能手评选工作,强化对青年骨干的培养。近年来,全市累计培养各类青年岗位能手3000余人, 为广大青年职工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弘扬文明新风促和谐
动员全市各级青年文明号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倡树社会文明新风,弘扬青春正能量。 (下转A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