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天南地北三中人
  
本版新闻列表
 
 
   枣庄新闻网首页 | 枣庄日报 枣庄晚报 新视听 新闻绿洲
 
2016年11月10日 星期

奉献之路 无怨无悔
——访“全国优秀教师”“教育能手”孙美

记者 杨军 文/图

有一首诗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风景最为亮丽,那就是师魂;有一种平台最为神圣,那就是讲台。我1999年山师大毕业,通过三中的严格筛选成为其中光荣的一员,工作勤勤恳恳、踏踏实实,无论是带理科班还是文科班,普通班还是重点班,成绩都是一流的;尊敬老教师、关爱新教师,在同事中有很好口碑;对待学生一视同仁、关爱有加,被学生亲切地称为“美老师”。

【核心提示】

孙美:1999年山师大毕业后在枣庄三中任教至今,先后多次获得校级“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称号,分别被评为枣庄三中首届“师德标兵”“育人模范”“感动三中十大人物”。2006年讲授市级公开课,2008年被市政府授予二等功,2010年被评为市“教育能手”,2014年所带班级被评为“市级优秀班集体”,当年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称号。2016年被评为“市劳模”。关心关爱所有学生,为人热情、朴实、真诚,很有亲和力!

学高为师 不断超越

入校以来积极向老教师学习,在孙乐群老师的无私指导下,从备课到讲解,从和学生相处到批改作业,从教态到板书设计,从语言运用到为人处事,我都有很大进步,迅速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能从容站在讲台播洒雨露甘霖,滋润幼苗成长。第一次带高三兼班主任,经验不足,我主动向李德孝老师学习,每次都提前听李老师的班会,再回班开会,做到言之有物、有针对性,“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的高考成绩全校第二(第一名为自己带的另一个班级,即李老师班),所带两个班上线人数超过当年平均人数的百分之三十。接到带创新基地班的通知后我第一时间向陈主任、邢主任、米老师、孙老师、郭老师这些以往常带实验班的老教师和刚带完实验班的朱桂艳、孙明老师请教,获得了很多有益的经验。

“打铁还需自身硬”除善于借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外,我平时总是争分夺秒、刻苦钻研,不断克服难关,向更高目标前进,2006年跨出校门面向全市教师讲授公开课《兰亭集序》,赢得了全市同仁的认可;2008年因工作业绩突出,被市委市政府荣记“二等功”,2010年被评为“枣庄市教育能手”,当年所带班级语文成绩突出,17人进入市前50名的行列。第一次带文科班,针对我校文科生基础弱、学习习惯差的情况,因材施教分类教化,苦口婆心谆谆教导,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当年高考成绩遥遥领先。近年来更是通过精心培养助李杭、李天然、王坦、庄均堂、李晓婷、汉露、黄钰乔、邢子建、陈晓旭、宗扬、梁潇雨、王子立、杨成浩、刘贻鑫14人顺利走入清华、北大名校。

2013—2015年度2次担任西校创新基地班班主任,培养的黄钰乔同学在清华大学“百年领军人物”选拔中表现突出,获得“一本线签约”资格(全省仅2人获此资格),最终以高考698分的高分进入清华深造;陈晓旭同学在北京大学“校长实名推荐”的选拔中成绩位于全省前列,获得“降60分”录取的资格(全省获得此资格的仅有4人),最终以702分的高分进入北京大学深造。2014年所带班级有9人的高考成绩超过690分。2015年所带班级有2人的高考成绩超过700分(占全市二分之一),梁潇雨同学以709的高分勇夺“全市理科状元”。

身正为范 做好细节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学校无大事,处处皆教育,任何事我都力争亲力亲为,做好模范带头作用,要求学生按时到校,我风雨无阻,来在学生之前。

为熟悉学生走进他们的心灵,我每年接新的班级,都会在第一堂课与学生倾心交流后,让学生写份详细的自我介绍及对高中的认识和计划,全部看完并作批注后,再利用自习课和下班时间与学生真诚交流,走进学生的心灵,为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心近了“亲其师信其道”也就好实施了。当然了交流不一定是单个的。去年与学生接触100天时我写了《走过高三100天寄语》,学生听后很受鼓舞。还有,交流可以是语言的,也可以是文字的,批改作业、总结时写上寄语,是我常年坚持的做法,它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可以让我随时随地与学生交流。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完美的细节往往决定着最终的高度,自认为有几个细节工作做得非常好,如:开好班会课,尤其是第一次班会课。为点燃激情、激发斗志,我精心开好每堂班会课。班会内容多样:有常规教育的,有学习方法的,也有品质教育的。班会形式也不一定是传统的班主任一人唱独角戏,把讲台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效果甚好!如有一次班会我先让学生观看央视播放的有关衡水中学的视频,再让他们分组讨论“衡水奇迹是如何创造的?你的感受是什么?”小组交流后推选代表发言,学生们在激烈的讨论、激情的解读中知道了付出、坚持、规范等好的学习品质的重要,这样的道理,我们也常说,但换个形式,学生就不会因是老生常谈而有腻烦情绪。再如每届高三第一堂课和他们共同学习《高三是场特殊的成人礼》《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等励志文章,并通过鲜活的例子告诉他们,高三,只有拼了,才能无怨无悔,高三,只要拼了,就能创造奇迹。

付出关爱 引领成长

这种关爱,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局限于个别对象。2007年班里有一个体育生孙文祥,体育成绩尚可,但文化课成绩很差,尤其是学习习惯不好,面对高考需要达到的分值要求,感到很难过关,而整个人浑浑噩噩,我没有因为他是个体育生就放弃他,多次找他谈心,教会他由易到难慢慢学,多得一分是一分,每天进步一点点,希望就会越来越大。在我的鼓励下他最终走入理想大学。

前年,班里有个学生叫陈磊,我从他的个人信息表上看到他父亲一栏空着,便找到他高二时的班主任了解情况,得知他父母离异,理科成绩非常好,很善于思考,语文和英语相对较弱,而英语主要弱在听力上,当年英语不考听力,好好培养是个好苗子。后来复旦大学给了我校一个名额,我在征求老师们意见后把这个名额给了他,又借来面试技巧的书让他阅读,找了我们的老师王士振老师、宋厚莲老师、满孝旭老师、曲言娟老师、张奉生老师,特别邀请了成功培养清华领军人物李晓婷的孙明老师,牺牲休息时间为他模拟了几场面试并做了指导;他到上海前我又联系到就读复旦的学生陈默,让他在陈磊到上海后安排好食宿并给予面对面的指导,在我们的精心准备更在陈磊的个人努力下,他获得一本上复旦的资格。结果出来后我拍着陈磊的肩膀说:“现在不用上课,你也能顺利上复旦了,但我们不应只满足复旦,上理科第一校——清华不更好吗!”他憨憨地一笑说:“太难了!”我说:“努力,一切皆有可能,有什么困难跟老师说,咱们共同努力,争取圆梦清华!”他羞涩地说:“老师,我尽力!”当年高考他取得了698分的高分,虽然以一分之差且体检未过未能进入清华大学,但我们都尽了最大的努力也就无怨无悔了!

去年王子立上体育课打篮球不小心扭伤了脚,行动不便,学习受影响,心情焦躁,我知道后专门回老家从邻居那找来活筋条交给他的父母,让他们每天为孩子烫脚,他们全家很受感动,也许这几根活筋条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但孩子能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心,焦躁的情绪便会得到缓解!和我的情感也更近了,所以在我班全市第二次统一考试失利,老师们伤心失望时,他跑到办公室对我说:“老师,您别难过,这只是一次模拟考试,我们以后一定好好学,为您争光!”在教室里面,对某些学生的自我怀疑义正辞严地规劝,带领我班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高考优异成绩!他本人进入清华深造。

关心关爱每一个孩子,时时处处做到全员育人。对于家庭困难的学生,我总能无私伸出援助之手,2008至2010年多次为父亲去世、母亲身体不好的徐佳佳购买衣物,温暖了孩子受伤的心,传递了社会正能量。2014年一次性资助陈肖苇同学1000元,助其顺利进入浙江大学学习。2015年得知徐冲冲家遇变故,亲自前往山亭看望、并资助1000元,助其顺利进入哈尔滨工程大学学习!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在奉献的路上我一直在努力着。


2007-2011 © 版权所有:枣庄日报社 运营服务:枣庄新闻网
咨询/投诉:0632-3159725 QQ:1052190871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