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杨军 文/图
【核心提示】
王东宁,1961年人,祖籍滨城威海,从小长在鲁南煤城枣庄。11岁时,从小迷球的王东宁被选入枣庄市业余体校,开始接受启蒙老师郑怀德的正规训练。东宁脑子灵,悟性强,肯吃苦,入校不久即脱颖而出,掌握了盘带、传接、射门等基本技术,成了同龄学员中的佼佼者。1976年,王东宁被著名教头邢天恩慧眼相中,入选山东足球二队。邢教头对这块好料子颇为器重,训练中经常给他吃小灶,精心雕琢。先天的优越条件和后天的勤奋,加上难逢的机遇,王东宁如良种得沃土雨露滋养,迅速成长起来,逐渐崭露头角。
王东宁, 昔日中国足坛的传奇人物,被人们称为“足球老大”。如今,淡出足球江湖近10年的他,几乎在公众视野里消失无影。然而,每次球迷们一提到他,脑海里大多是当年中国足坛“常青树”、“足球大闸”、“足球老大”的矫健雄姿,让人们啧啧称赞。或许您还不知道吧,王东宁从小是生长在山东枣庄,并且是枣庄三中走出的优秀学子。
10月6日是枣庄三中建校60周年的校庆,王东宁得知这一消息后喜出望外,他提前从北京专门到枣庄来了一趟,到了三中新老校区,又约见了他的老师和同学们畅谈一番,并欣然接受了母校60周年校庆的邀请。日前,记者与他相约,在枣庄三中西校采访了这位昔日的“足球老大”王东宁。初见王东宁,感到有些惊讶,55岁的他,目光炯炯,体格健壮,显得十分年轻,豪爽自如,洒脱风趣。举手投足间尽显风度翩翩,颇有大老板的气派。看得出,他来到家乡和母校,心情格外地激动,面对老师、同学他显得那样的激动,亲密和热乎,好像有好多的知心话要向他们倾诉。
遨游商海 叱咤风云
1998年,王东宁从青岛海牛宣布退役,结束了20多年的绿茵生涯。
退役后家安在青岛,开始在商海搏击。谈及经商之路,王东宁说,受我一个在日本的朋友之托,他让我负责他公司的一个产品(胶带),主要做运动创伤用的。我踢了十几年的球,在体育界人脉关系很广。正是在朋友的帮助下,我就这样干起来了。的确,王东宁在圈内的口碑极好,甚至在足球圈外,像体操王子李宁、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李永波等都是他的好朋友。
在之前经商的日子,王东宁感觉过得很充实,也很成功。
“经商与踢球相比,同样需要下功夫,相对来说如何做人很重要。不能两眼只钻进钱眼里,有好处大家都要有份,双赢或者多赢。这些年来,我一直坚守这个原则,因此朋友也愿意帮我,客户也更愿意与我打交道。否则,总想一口吃成胖子,搞一锤子买卖,很难做强做大。”王东宁向记者谈了自己的生意经。事实印证了王东宁的成功:王东宁现在的生意越做越大,从当初单一经营代理一种产品的小公司,已经发展为集投资、房地产、产品营销等多种产业为一体的投资有限公司,王东宁自己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分公司遍布北京、上海、四川、吉林等省市。 近两年,王东宁以一颗滚热的心做起了公益事业。在青岛社区,他第一个做体育公益活动,就要面对那些热爱足球的少年儿童,每周让100个孩子免费到他的公司俱乐部踢球。同时,针对孩子的不同情况,对他们进行专业技术培训。目前他共吸纳了几十个孩子建立了“青少年足球队”,在青岛影响很大。他说,他不图挣钱,俱乐部培训收费很低,孩子家庭条件差的做到减免或者免费,主要是从小抓起,为国家培养和输送足球人才。
王东宁经商的成功并没有改变王东宁为人豪爽,喜欢交友的性格。前几年,王东宁还在济南开了一家特色酒店叫“小绍兴”,成为泰山退役队员的大本营。每逢周末,王东宁把自己昔日的队友和小兄弟叫到自己的酒店,天南海北,神侃一通。后来,因为牵扯精力太多,王东宁把“小绍兴”转给朋友经营。对于自己退役后成功转型,王东宁却表示,他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是在球场度过的。“足球给我带来了快乐,带来了成功。退役之后,在朋友的撮合下,一不小心成了商人,尽管现在我的公司每年盈利几千万,但我最留恋的还是过去绿茵场上那段岁月。”王东宁说。
不做足球教练 依然迷恋足球
王东宁在足球的道路上,有一番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1976年,王东宁从枣庄被著名教练邢天恩选到山东青年队,后又入选山东队、国家二队和国家队。1984年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他率领中国队获得第三名,这是中国足球史上第一次在世界升起国旗,记在了历史的功劳簿上。1985年率队到马来西亚参加国际邀请赛勇夺亚军,王东宁获得最佳运动员称号。进入20世纪90年代,王东宁代表国家率队参加亚运会,一举获得亚军,同样是中国历史上的最高成绩。在那个年代,王东宁已过而立之年,是国家队年龄最大的运动员,但是他依然连续几年不下战场,为国家效力。他在足球场上创造的多项纪录至今无人打破。身高马大的王东宁,典型山东大汉,同时他的技术非常全面,除了守门员这个位置没有打过之外,能胜任前锋、中场和后卫多个位置。当年在国家二队和国家队担任前锋,与辽沈名将马林组成“双高”。在山东队,王东宁也担任过锋线箭头。后来到了泰山,经常司职拖后中卫,成为全队的后防“大闸”,堪称“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回忆起绿茵生涯,王东宁淡淡一笑。“好汉不提当年勇。不过我的纪录恐怕很少有人能够打破。首先是在国内能踢到我这个年龄的人至今没有。我从海牛退役那年(1998年)37岁,绝对是真实年龄,没改一岁。我还有一个纪录就是在山东队员效力国家队时间最长,虽然是三进三出,但前前后后,一共呆了十多年。”王东宁在山东足球史上创造的一次纪录,就是第一个转会到其他俱乐部的球员。“1993年七运会之后,我加盟香港愉园队,在香港踢了半年职业比赛。1994年中国职业联赛问世,我回到刚刚成立的泰山队,打了半个赛季。以后跟着在国家队时的恩师胡之刚,先后转会到深圳队和上海队,最后落脚青岛海牛队,直到1998年退役。我在哪个队都做老大,与小兄弟私交非常好。在泰山队,李小鹏、刘越那批队员比我小十几岁,但关系非常铁。大哥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的,必须让小兄弟服你,不仅球技要人家服你,做人方面更要有大哥的样子。”对于那段美好时光,王东宁得意和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感恩我的母校 寄语足球兄弟
王东宁作为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山东足球的标志性人物,体育明星,成为年轻队员学习的楷模。他生长在枣庄,是枣庄三中6万名优秀学子中优秀的代表,也更是我们枣庄的骄傲。他对家乡一片情深,对家乡的足球爱好者寄予希望。他说,我是枣庄人,要为家乡做点贡献。他说,我的“少年儿童足球培训俱乐部”的大门永远向家乡人民敞开着,愿枣庄的足球更快地发展起来,在全省甚至全国做的更好。他告诫广大的足球爱好者说:“热爱足球首先是先做好人,然后再踢好球。”
“现在的球员收入比我们那个时候高得多,可是面临的压力可比我们当年大多了。每一个球员都有退役那一天,如果现役时不能很好地珍惜时光,把握住每一次上场的机会,将来很有可能遗憾终生。再说足球运动员即使踢球时再风光,只不过是过眼烟云,只有很少人能够把在足球场上的辉煌和风光带到新的领域。这就要求年轻球员,一定要倍加珍惜现在的机遇,努力做好人,踢好球。无论做什么事,首先想到自己是一名职业球员、公众人物,要严格要求自己。同时做人要谦恭,不做违背职业道德,危害俱乐部利益的事情,要对得住自己的报酬。千万不要因小失大,放纵自己,否则一旦离开足球圈,即使以前再风光,很可能什么也不是。”
王东宁衷心希望年轻队员平时一定要勤奋,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训练中保质保量,这样才能延长自己的运动寿命。“从事竞技运动的人都吃青春饭,不少人可能羡慕我能踢到了37岁,说实在的,我没有任何秘诀,除了父母给我一个好身体之外,更重要地是我平时训练努力,从不偷懒,干任何事情不下功夫不行。我经商能获得成功,同样与自己付出有很大关系,酸甜苦辣,只有自己体会。”王东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