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记者 王萍)“竹纤维、暖力卡、色拉姆、莫代尔、依克丝、空气绒、金丝茸……你能想象吗,这些稀奇古怪的名词竟都是保暖内衣的促销招牌。”近日,市民陈女士从网上购买了一套保暖内衣,商家称是羊羔绒,并有“红外线恒温保暖”功能。可陈女士收到货后穿上身,感觉和普通保暖内衣没啥区别,“现在保暖内衣的‘噱头’太多,到底该咋选?”
9日,记者也走访了市区吉品街、兴安街等处的沿街内衣店铺,保暖内衣的售价从几十元到四五百元不等,其“抗菌”、“红外线”、“竹炭纤维”等“概念”让人眼花缭乱。
在吉品街上一家销售保暖内衣的店内,记者看到,一款普通保暖裤售价仅89元,而其不远处另一款“红外线恒温持久”的桑蚕丝保暖裤打8折后售价仍高达374元。有一款号称“自发热”的保暖裤还注明含羊羔绒,可其成分表中没有羊绒含量的介绍,只有聚酯纤维100%。销售人员拿出一件很薄的内衣介绍说,这是今冬主推的新品,含有发热纤维,穿着特别暖和。而在不远的另外一家保暖内衣销售店,记者同样发现了这样的发热纤维内衣。店内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这个品牌的发热内衣内含发热圈,其中含有发热纤维“依克丝”,只要一活动,纤维之间的摩擦就会产生有益人体健康的负离子。
走访中,记者看到一些消费者对于各种保暖“概念”并不细问,大多是抚摸看手感,试穿看舒适度。“那些保暖新词儿,就是问了,咱也听不太懂。”一消费者无奈地说,有时听销售人员介绍得很好,可买回去穿上身感觉很一般。
到底有无可以让消费者参考的标准呢?根据《针织保暖内衣纺织行业标准》规定,要称为保暖内衣,其保温率应该达到30%或以上。而透气率、耐水色牢度等也应该符合一定标准才行。
记者搜索一些购物网站,一些大品牌内衣网店,对于保暖内衣的介绍都加入了检测报告,其中就涉及了保温率。一款“控温保湿”的保暖内衣在介绍中就显示保温率34.6%,其售价打6折后仍高达329元。消费者选购时可咨询卖家保暖内衣的保温率,作为购买参考。
据一位经营保暖内衣的行内人士透露,消费者在购买保暖内衣时,要正确识别形形色色的产品广告及销售人员的促销,因为有些广告内容是缺乏科学依据的,不要盲目轻信所谓的高科技概念。挑选保暖内衣时,要多看、多摸、多试,选择面料柔软舒适、重量轻、弹性好、保暖的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