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滕州市有这样一位老人,30年来,不断写诗并发表16000余首,30年来集报头8万多种,成为了滕州市的草根“名人”。
他叫赵月明,今年64岁,是滕州市文广新局退休干部。10月22日,记者走进赵月明老人的房间,看到桌子上和书橱摆放的都是他写的诗集,墙上挂的,地上、床上摆放的都是他搜集的各种报头,真是琳琅满目,令人震撼。
“我刚开始当兵时,在部队就非常爱阅读报纸,当时我看的是《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报》等,后来我任指导员时,经常给战士讲课,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我更加爱读报,有一次我看到报纸上发表的诗歌,对我启发很大,从那开始我就开始练习写诗。” 赵月明老人拿着一本自己写的诗集笑着说。
据了解,赵月明老人是滕州市级索镇西赵庄人,1969年参军,1990年4月转业到滕州市文化局,一干就是22年,2012年退休。赵月明说:“我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为了学习写诗,我到图书馆借阅诗刊,到新华书店购买诗集,进行反复学习,琢磨,学习他们的写作手法,从中汲取知识营养。”
1979年9月8日,他写的《日历翻到9月9日》第一首诗发表在枣庄通讯上,当时他在部队收到了枣庄发给他的枣庄通讯,他看到了自己写的第一首诗被发表,他和战友心情特别高兴和激动,争相传阅,从此更加激发了他写诗的激情,为了写诗赵月明中午不休息,晚上挑灯夜战,周日别人到街上玩,他一个人在营房写。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部队期间就在各类杂志和报刊上发表3000余首。
1990年4月他从部队转业到滕州市文化局,还是坚持创作,从不间断,直至退休后还是坚持不懈地去写,去创作。1979年至今,他先后在海内外报刊杂志上发表文学作品16000多首,出版诗集《军人的雕像》、《祖国卫士》、《赵月明抒情诗选》等15部。老人的诗内容非常丰富,都是积极向上的,有歌颂党的、歌颂祖国的,有歌颂人民军队的和改革开放的等。
赵月明老人除了爱写诗外还有个爱好就是搜集报头。“我在部队里,爱看报纸,从报纸上学会了怎么写诗,又爱上了搜集报头,一边写诗一边集报头,真是一举两得。老人认为搜集报头更有意思,因为各种报头都是由伟人、名人、书法家题写的,各种字体写得都很美,有不一样的感受。”赵月明指着地上摆着的各种报头说道。
赵月明从部队就开始搜集,后来转业到地方,还是继续搜集,退休后还是坚持搜集,为了集报头他骑着自行车到废品收购站去找,到报点去买,到亲人、朋友、同学家寻找,还到火车站、汽车站、宾馆等地方去寻找,他为了寻找到好的报头,到了痴迷的程度,废寝忘食。
他搜集的报头不仅有国内的,还有国外的,不仅有现代的,还有有历史的,譬如民国的他都有。这些年来,他搜集的报头就有8万多种,纸箱子装了七八箱。由于他的成绩突出,先后被中国作家协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诗歌协会、国际诗词协会吸收为会员,被中国集报协会聘为理事。
“通过写诗和搜集报,丰富了我的人生,丰富了我的生活、弘扬了正能量,我也得到了快乐,我要继续写下去,继续集下去。”赵月明老人如是说。
(特约记者 侯志龙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