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我是XX楼盘的销售顾问。我们正在出售旺铺和住宅,请问近期有意向购买吗?”这样的一段开场白,不少市民可能都会遇到,而且一天不仅接到过一次这样的电话。是否对这样的电话营销感到烦恼?是否想过为什么你的信息会被商家得到呢?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展开了调查。
市民:频接销售顾问电话要求看房
近段时间,家住市中区文女士的老公曹先生经常接到某售楼处的电话,称自己填写了个人信息,并且还领了一桶油,要求必须去看房,起初曹先生一头雾水,不知所云,随后售楼处的电话不停打来让曹先生心烦不已。“您好,我们是楼盘售楼处,现推出精品现房,因在我们楼盘活动期间,您留下了您的联系方式,我们也已赠送一桶油,因此周末我们将组织看房团,售楼处这边会准备车辆统一在光明广场乘车,去我们新楼盘参观看房,还请您们务必参加。”
文女士告诉记者,“我老公前几天给我打电话,问我是不是在某楼盘活动期间填写了他的手机号码,为什么售楼处老是给他打电话让他去看房,说得我莫名其妙,我根本没有填写什么看房信息,为什么这么问?”经过文女士的一番询问后,才得知,某楼盘在光明广场举行大型组织看房团活动,只要是报名者均能够得到一桶油作为奖品,最近几日老是有售楼处给其打电话要求去看房。
“我老公现在在安徽合肥出差,肯定是有人填写了他的手机信息冒领奖品。听我老公说,现在售楼处工作人员不依不饶,称‘不管是谁填写了你的手机号码,我们都把奖品发了出去,而且留下的的确是你的手机号,所以我们售楼处就只有给你打电话了’。”
文女士说,“现在我老公都不知道如何是好,关机怕影响工作,不关机怕该售楼处不断骚扰。”
转卖客户资料早已成为业界“潜规则”
家住市中区立新小区的刘女士表示,“我每天都会接到好几个电话,全是卖房子的。之前和家人一起去看过房子,在售楼顾问的强烈要求下我留了自己的电话,从那次以后,我的电话就像中了病毒一样,各种商家、楼盘、商铺给我打电话推销,有时候正在工作或者开会,电话就来了,还以为是什么重要电话,一接都是售楼电话。”
刘女士说,“我问他们电话号码是从哪里弄来的,对方就支支吾吾挂断,也有的说是出钱买来的。质问之下,有时对方会说出真相,人们在看房、买房时,留下了真实有效的个人信息,楼盘工作人员就将这些信息收集起来。”据了解,为争取潜在客户,不少楼盘销售顾问把有买房意向的市民电话留下来,一个电话号码就意味着一个潜在的机会。市民只要打电话咨询,电话号码就会被记录在案,并作为有购房意向者进行“处理”。
记者在市区一家楼盘暗访时,一位销售人员透露,由于目前行业竞争非常激烈,电话营销是房地产营销中非常常见的销售手段,每年到了3、4月和9、10月前后,就是房地产销售中所谓的黄金时段,商家一定会抓住这个最佳时间从一些渠道购买业主信息进行电话联系营销,也会雇佣一些销售人员在一些地方招揽业主,然后留下他们的联系方式,这时候一定要注意,因为一旦留下了联系方式,他们就会将你的信息再一次转卖或者信息置换,可以说,转卖客户资料早已成为业界的一个“潜规则”。“现在出卖业主个人信息成了平常事,一方面是因为很多业主或者消费者缺少保护自己隐私的意识,以致很少有人会主动索求赔偿;另一方面,如果真的对某一楼盘非常满意,但又害怕信息被转卖,那么您可以选择索取置业顾问的电话或者微信,主动联系他们,这样就不会很被动或者担心打扰了。”该销售人员说。
律师:商家频打骚扰电话可报警
据了解,这种倒卖个人信息的行为属违法行为。2009年公布实施的《刑法修正案》规定:国家机关或者金融、电信、交通、教育、医疗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将本单位在履行职责或者提供服务过程中获得的公民个人信息,出售或者非法提供给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市中区龙头路某律师事务所的姜律师表示,“如果有骚扰电话的现象,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条规定完全可以报警,对方的骚扰干扰你的正常生活、侵犯了你的人身权利,可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
(记者 苏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