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版:热读枣庄人
  
本版新闻列表
 
 
   枣庄新闻网首页 | 枣庄日报 枣庄晚报 新视听 新闻绿洲
 
2015年10月21日 星期

老生产队长
记峄城区阴平镇二郎庙村百岁老人孙晋兰
听新闻是他当生产队长时就有的习惯。
10月17日,在孙晋兰老人小女儿家中,枣庄义工联盟成员陪老人一起玩自拍。
看到粮食就高兴。孙晋兰(左二)老人在小女儿家中与小女儿、女婿、外孙子一起剥玉米粒。
重阳节到了,镇的党政领导也没忘记他这个老寿星、老队长。
坐在粮堆前,想的是土地、庄稼和当生产队长的时光。

生产队长,这个带有浓郁时代色彩的职务,随着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已渐渐远去。

而当孙晋兰老人,偶尔柱着拐杖出现在村头,好多村民还是不由自主地向他打招呼:“老队长,出来遛遛啊”。

老人总是呵呵地应着。

孙晋兰,峄城区阴平镇二郎庙村人。他在这个村是名人。因为他不仅是人民公社化后的生产队长、解放战争时期支前积极分子,也是抗战时期文峰山游击队领导下打鬼子的民兵,还是阴平镇年龄最长的寿星――他今年104岁了。

老人,心胸很豁达。人们同他说话,已有些听不清楚,但他仍是笑呵呵地应着。问他从前的事,好多事情已不记得了,说的最多的,还是如何当生产队长,以及对党和政府的感恩之心。

老人一辈子生活在村里,很少走出大山,很少说及自己的从前。他是一个实干的人,所以他的许多事,只能从村民口耳相传中,大致了解他一些点滴往事。

1942年,峄县县委决定成立文峰山游击队,游击队下辖两个游击小组。其中一个成立于周营,活动地点就在阴平镇境内。而二郎庙村就是这个游击小组的堡垒村。

据村民介绍,孙晋兰老人身高一米八几,为人正直,话语不多,所以很快就被游击队纳入了村子组织的民兵队。村民还传说他在抗战时期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也曾说起,经常被上级党组织召去开会。但由于各种原因,他的组织关系丢失了。

他说,那时当民兵,同游击队一起工作,是不能让他人知道的,本村和附近的村,各种势力都有,不仅有鬼子和二鬼子的,还有国民党的。如果走漏风声,很可能就被砍头。

解放后,他一直在党的领导下负责村子的工作,虽然党员身份一直没落实,但他始终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说,他担任生产队长期间,村里的各项工作都走在前面,从没拖过后腿。

孙晋兰当了近30年的生产队长。从生产队的职务上退下来,也30多年了。但提起当年,年龄稍长的村民,至今还记得他高大的身影和那洪亮的嗓门。每天在出工前,他站在村里的一处高岗上大喊几声:到北湖三角地砍高粱去喽……不大的小山村老少爷们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出工时,身高一米八几的他带头往山岭薄地里用独轮车推沤制的土杂肥、庄稼等,练就了强健的肌体。这也许是他长寿的秘诀之一吧。

至今,孙晋兰老人生活很有规律,一日三餐,每天喝半斤白酒,还能帮助家人做些家务活。老人育有4女1男,在他60岁时最小的儿子出生。大女儿家的5个孩子全部是博士或硕士研究生毕业。有人说,这是沾了二郎庙村人的“灵气”。如今,老人已四世同堂,子孙后代有40多人。

(记者 杨清洲 通迅员 吉喆 苏新伟)


2007-2011 © 版权所有:枣庄日报社 运营服务:枣庄新闻网
咨询/投诉:0632-3159725 QQ:1052190871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