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版:热读追忆
  
本版新闻列表
 
 
   枣庄新闻网首页 | 枣庄日报 枣庄晚报 新视听 新闻绿洲
 
2015年10月21日 星期

最美“红嫂”

许金英
沈玉荣
李兴荣

■ 记者 杨军 孙明春 孔浩 通讯员 翟博文 文/图

1940年春,日本侵略军以枣庄市山亭区北庄镇的青石岭村为据点,向山亭区山城街道小王庄村进攻,鲁南军区八路军115师686团二营奉命来到小王庄村清剿鬼子。在与鬼子的拉锯战期间,村里涌现了一大批支前英模人物,以许金英、沈玉荣、李兴荣为代表的小王庄村的妇女们,面对凶残的日本侵略者,不畏生死,帮八路军纳鞋底、做军鞋、洗衣服、补军装、烙煎饼、送情报,积极协助八路军打击日寇。

抗战胜利已经70年了,当年支前英模人物有的已经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健在的都已是八十岁以上的老人了,她们仍生活在当年红色的土地上,默默无闻,她们的支前事迹鲜为人知,电影《沂蒙六姐妹》播映后,大家尊称她们为枣庄的“红嫂”。

小王庄的“妇救会长”——许金英

许金英,今年89岁,1926年出生于山亭区山城街道善崮村,1941年,15岁的许金英嫁到山城街道小王庄村后,看到村民纷纷为支持抗战碾米、做军鞋,虽然当时年龄小,不会做,但她不甘落后,买来布,让她的四大娘、五大娘帮她做。跟着大娘们学会后,她加班加点地“工作”,曾3天做过4双鞋子。为给八路军补衣服、修鞋,手磨破了也不肯休息。村干部看她对革命工作特别上心,就推选她为“妇救会长”。1944年经王金斗、王成功推荐,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做“妇救会长”非常危险,当时只要鬼子一来,许金英就往自己的脸上、衣服上、脚上抹灰,往身上抹土,光着脚丫子以应对鬼子的追杀。

1945年的一天,鬼子进了小王庄村,抓住了许金英,威胁她带路去找八路军。那时的她已加入了党组织,对八路军的行踪有所了解,知道八路军的武工队就驻扎在山亭区山城街道养子峪的北山上。到了养子峪的北山,许金英对鬼子说:“先别动,我到北山上去看看有八路吗。”鬼子信以为真。许金英见到八路军和武工队后,把鬼子的人数告诉他们,并说要把鬼子引入到“葫芦口”,让大家两面夹击,活捉鬼子。八路军、武工队立即组织兵力开始夹击,鬼子不了解地形,被打得晕头转向,直喊:“我的妈,我的妈,饶命,饶命。”最后纷纷举手投降,这次一举歼灭鬼子20多人,俘虏50多人,缴械枪支70多支。一时间,许金英成了小王庄的“王二小”。

1947年深秋,还乡团头子童金海在许金英家里抓住了许金英,把她绑在自家院子的树上,让她做自己的小老婆,不做就用皮鞭抽。许金英宁死不屈,被童金海打得皮开肉绽、遍体鳞伤。岩店村的李明珠原来跟着共产党,和许金英的丈夫交情很好,后来叛变了,跟着还乡团头子童金海欺压百姓,作威作福。当晚,考虑以往和许金英的丈夫交情很好,不忍心看着好友的妻子被童金海活活折磨死,就趁半夜上厕所的间隙,帮许金英解开了绑在树上的绳索,使许金英得以逃脱。当晚,许金英穿着棉衣,趟过村南的小河,跑到南山坡,从茂密的山坡上滑下,最终逃脱。

解放后,童金海由于在附近村庄作恶太多,吓得自杀身亡。

小王庄的“新媳妇”——沈玉荣

沈玉荣,1928年3月3日出生在山亭区山城街道东江村,1938年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踏进枣庄后,为了躲避侵略者的侵扰,父母将16岁的沈玉荣嫁到了山城街道小王庄村。

当时,鲁南军区八路军115师686团二营全体官兵驻在小王庄村。1944年2月初,看到八路军纪律严明,风餐露宿打鬼子,新媳妇沈玉荣产生了支前抗战的念头。

每次村里安排拥军煎饼,沈玉荣家里没有石磨,次次都到邻居家磨糊子。为了做好拥军粮,她动员公婆买了一头小牛犊和一盘大石磨。自从有了工具,沈玉荣经常半夜三更起来磨糊子,为了避免鬼子侵扰,天不亮她就把煎饼烙完了。

有一天,几个鬼子到她家里来抢粮,鬼子打着手势让她煮鸡蛋,沈玉荣不听,鬼子就用枪托打她,用脚踹她,随后就到屋里翻鸡蛋。不料,刚刚积攒下来、准备送给八路军的20多个鸡蛋,被鬼子翻了出来,眼看就要被鬼子拿走,沈玉荣上前将盛鸡蛋的干瓢从鬼子手中打掉,鸡蛋掉在地上摔碎了,为此,几个鬼子把她毒打了一顿。沈玉荣印象最深的是,孩子出生后无人照看,只能把孩子放在磨顶,一边推磨一边逗孩子。沈玉荣抹着眼泪说:“每当看到八路军吃着我烙的香喷喷的煎饼时,别提多高兴了。”

小王庄的“小百灵”——李兴荣

李兴荣,1922年生于山亭区山城街道南官庄村,4岁时母亲病逝,与父亲相依为命。16岁的李兴荣为了躲避侵略者铁蹄蹂躏,父亲托人说媒把她嫁到了山城街道的小王庄村,丈夫是一个本分人,叫王金阶。

当时的鲁南军区八路军115师686团二营,就驻在小王庄村,李兴荣亲眼目睹了鬼子的侵略暴行,她对其恨之入骨。

过门后,她看到小王庄村的老老少少为八路军磨面、烙煎饼、做军鞋。李兴荣和家人也加入了支前的队伍,由于心灵手巧,她烙的煎饼、做的军鞋样样都好,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都夸她:“还是人家新媳妇的手巧呀!”

李兴荣把父老乡亲与八路军的鱼水情谊看在心里,她把看到的、听到的编成顺口溜,在村里广为传唱,激励广大军民杀鬼子。

李兴荣今年已经九十多岁了,但仍能思路清晰地诵唱抗战歌:“毛主席好心田,八路军争地盘,还得后方来支援,又压米来又磨面,袜子鞋子送前线,苘杆子火来捻线,五天纺了三斤半,织布织了两丈三,一身军装没困难,俺挂在树上染一染,染的小布真好看,做了军装送前线,同志们双手欢迎俺,夸俺妇女能顶半边天,什么工厂都没有,多亏了妇女一双手,如今的妇女真能干,一样一样都支援,又送水又送面,送水送饭到前线,同志们不一般,打倒鬼子心喜欢。”李兴荣虽然不识字,但诵唱起来文思泉涌,一首首脍炙人口的顺口溜极大地鼓舞了广大军民的抗战热情,被父老乡亲广为传唱。


2007-2011 © 版权所有:枣庄日报社 运营服务:枣庄新闻网
咨询/投诉:0632-3159725 QQ:1052190871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