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市中区东井社区的柴先生是一位乐器迷。每天傍晚,柴先生总会带着自制的“宝贝”到街头或者公园和广场开始自己的个人演唱会。在柴先生看来,正是这些宝贝,丰富了他的晚年生活,给他退休后的生活增添了乐趣。
柴先生手捧着自制的乐器,自豪地介绍着:“这些都是我从建筑工地上拾来的边角料,这种木头材质软,削起来不费劲。后盖也是从建筑工地捡来的三合板制的。除了琴弦是我从琴行买来的,其他的都是我用别的东西代替做成的。制作这样一个乐器大概需要两个月的时间,其实制作起来还是挺费事的,很多时候形做好了,也不一定能发出准确的声音,还要经过慢慢地调试等等工序。不成功时还要拆了再重新制作,或者干脆就摆在一边当成个玩具。”
“现在外面卖的乐器动辄都是成百上千的,自制乐器也是一时兴起,描葫芦画瓢罢了。起初就是觉得有趣、好玩,若是制成了,自然心里高兴,若是制不成,也是享受了制作期间的乐趣了,就是现在年轻人最流行的DIY了。反正之前制坏了的几件也都被家里的小孩拿去当玩具了,摆放着家里,倒也都没浪费。现在走在路上只要看到有合适做乐器的材料,我都会把它们带回家里留着备用。亲戚朋友装修剩下的一些木料也会给我留着。这些材料都是别人丢的垃圾,在我看来却成了宝贝。”柴先生说。
谈起怎么学会弹琴这个话题时,柴先生不好意思地笑着说道:“我的这点儿小乐理知识都是年轻的时候跟邻居学的。后来看到很多老人在公园广场都一起唱歌演奏乐器,我就琢磨着我也喜欢音乐,不如开始慢慢学习乐器吧,于是就自己捣鼓起乐器这些东西了。”
柴先生的女儿荣荣向记者说:“以前只知道父亲唱歌还不错,但是从来都没听父亲唱过,更不知道父亲还会拉二胡和自制乐器。挺出乎意料的,现在父亲不仅会自制二胡,还会教给我们亲戚家的小孩子拉二胡。”
“平时在家弹唱怕影响周围的邻居休息,亲戚家的小孩也都是节假日来我家串门的时候,教教他们。平时更喜欢去外面弹奏。自由自在地在大自然里享受音乐,让我身心舒畅。其实娱乐和梦想并没有年龄限制,夕阳可以和朝阳一样红。”柴先生说。
(记者 刘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