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读枣庄民生
  
本版新闻列表
 
 
   枣庄新闻网首页 | 枣庄日报 枣庄晚报 新视听 新闻绿洲
 
2015年7月16日 星期
家长学生趋理性 预订人少不推广
谢师不设宴 酒店难开席


高考结束了、初中毕业了、小学上完了……在这样一个毕业的季节面对那些曾经一起高歌,一起拼搏的同学不少人心中充满眷恋,于是散伙饭、死党餐、谢师宴占据了考试结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眼下,记者走访市区餐饮市场发现,今年餐饮市场“谢师宴”价格再度走低,高价“谢师宴”“歇菜”的同时,不少商家对“谢师宴”的宣传也偃旗息鼓。

中高档酒店“谢师宴”遇冷

“往年这个时候,城区各酒店都会早早地打出‘谢师宴’‘升学宴’等各式各样的宣传广告吸引毕业的学生去消费,尤其是前几年,‘谢师宴’盛行,个别酒店甚至会出现‘一桌难求’的情况,可今年各酒店迟迟不见动静,热度有所下降。”近日,细心的市民陶先生反映,城区各酒店不仅没有了往年那样大张旗鼓的谢师宴宣传,有的酒店甚至取消了“谢师宴”的宣传和定制。

往年还没进入六月,拉横幅、做展架、出菜单、定价格,各酒店“谢师宴”便成了餐饮市场上的主角,13日,记者连续走访了多家酒店却发现很少有商家对“谢师宴”进行单独宣传,往年异常红火的“谢师宴”今年平静了不少,因为少了“谢师宴”凑热闹,城区餐饮市场提前进入“淡季”。

“谢师宴大不如前,尽管酒店有多种套餐可以选择,但并不只针对谢师宴,娃娃宴、商务宴同样适用,不过如果学生拿录取通知书来的话,我们还是有折扣或者礼品相送的。就拿去年来说,我们餐馆专门针对谢师宴推出了金榜题名、锦绣前程、桃李满门三个套餐系列,但整个暑假期间加起来也就接待了六家,今年餐馆就干脆放弃了谢师宴的宣传。”华山路附近一餐馆的服务人员表示,“不仅预订的人数越来越少,桌数也是越来越少,往年动辄十几桌的谢师宴今年基本上就维持在二三桌。”据了解,眼下,受勤俭风的影响,“谢师宴”市场也开始渐渐趋于理性,虽然有家长前来咨询“谢师宴”的情况,但真正下订单并不多,截至目前该餐馆预订的五桌谢师宴中仅来了两桌,其中两桌已经通知我们取消,另外一桌还在等待顾客前来消费。

学生:表达感谢的方式有很多 何必非要走形式

“六月中下旬,店里的生意最好,不少是学生结伴而来,一看就是来‘聚餐’吃‘散伙饭’的,有时一两桌,多则三四桌,每桌平均消费在200元左右,有时是学生自己付账,有时也有学生家长打来电话预约并提前付账。”龙头路附近一家餐馆前台的工作人员表示,“六月份的下半月,几乎每天都要接待七八个这样的团体宴,进入七月份这样的团体宴明显少了很多,不过平时我们的生意就不错,加上暑假期间前来聚餐的学生增多,翻桌的频率较之前要多出不少,这无形之中就增加了工作量。”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尽管谢师宴在中高档酒店遇冷,但是本地特色餐馆却因为同学聚餐迎来了爆发期,单是接待初中、高中的毕业生,众多“特色”餐馆的工作人员便忙得焦头烂额。

“‘谢师宴’听起来就有点土,我们才不搞那一套呢?我们已经团购了,您就别操心了。”正当韩先生打算和孩子商量大摆“谢师宴”时,谁知小韩却有了自己的打算,“听他们说我们班主任唱歌极好听,这次我非得和他飙飙,看看谁的歌声更动听。”在小韩看来,“谢师宴”已经不再是毕业的代表符号,也不必讲究非得上哪儿吃,事实上,表示对老师的感谢有很多方式,重要的是大家开开心心地奔向大学,老师能高高兴兴投入到下一届的教学中,这比简简单单吃一顿饭更有意义,不少学生都向往和老师们能像跟同学、朋友一样相处。

老师不再疲惫 家长不必破费 谢师宴“歇菜”是双赢

“记得女儿2010年毕业那年,因为考试成绩突出考上了心仪的大学,我们就想着请孩子的老师吃顿饭,以表达我们对老师的感谢。本以为,请老师吃顿饭是很简单的事情,可是在接连几次受同学邀请参加‘谢师宴’后,女儿的态度明显转变,起初她还很乐意地帮着我们看菜单、定饭店,后来,我再要求她和我们同去看饭店时,她总以各种理由推托,一番长谈过后,我才知道女儿是觉得我们选择的饭店不是高档酒店而不高兴。”家住名仕园小区的高女士表示,“孩子们之间也会攀比谁家的‘谢师宴’高档,为了给女儿撑面子,我们只好找了一家高档的酒店,980元一桌的饭菜超出我们最初预算的一倍还多。今年儿子参加高考,‘谢师宴’也简单得多,据儿子说‘他们班每人十块钱请老师吃顿饭算是‘谢师’了。”

“往年带毕业班,一到考完试各种名目的‘谢师宴’纷至沓来,家长和学生大摆筵席的态度非常诚恳,我们做老师的也不太好驳人家的面子,有时赶趟似地吃完一家又吃下家,学生家长破费不说,做老师的也是苦不堪言。”我市某学校高中部的李老师表示,“这两年‘谢师宴’明显理性得多,很少有家长出面宴请老师的了,基本上都是考完试,全班学生约到一起坐坐,吃吃饭,聊聊天,增加一下感情。”采访中,不少老师也表示,前些年,“谢师宴”不光流于形式,而且造成同学间的攀比,这两年的谢师宴在形式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事实上,有没有“谢师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保持长久的联系,不管走到哪,一声问候,让老师知道有学生时刻惦记着自己比什么都重要。

(记者 张莉萍)


2007-2011 © 版权所有:枣庄日报社 运营服务:枣庄新闻网
咨询/投诉:0632-3159725 QQ:1052190871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