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读枣庄社区
  
本版新闻列表
 
 
   枣庄新闻网首页 | 枣庄日报 枣庄晚报 新视听 新闻绿洲
 
  
2015年7月8日 星期
走南闯北找素材 演小品唱大鼓都拿手
七旬老汉多样技艺乐表演


“俺七十多了,俺会的这些现在的人懂得不多了,俺想传承下来,有机会俺想到敬老院、村庄给他们说段唱段……”7月6日,在台儿庄区泥沟镇大郝湖村,75岁的吴修海老人动情地说道。

吴修海老人年事已高,记忆力衰退明显,可听力还算正常,独居在一个庭院里,院内两棵石榴树上挂满了果实。一块菜园,栽种了韭菜、辣椒,住房是三间平房。幼年时期,父亲去世得早,家庭十分贫穷,他只读了一个冬天的书就再也没有进过学堂,基本就是一个文盲。

在当地农村,家家都以种地为生,吴修海却早早地显示出了他的经商才能。1956年,他步行到兰陵等地开始卖针线,每到逢年过节,他还卖调料,赚点小钱来维持生活。后来,他无师自通学会了唱大鼓,在江苏岔河一带唱了两年大鼓,每场可赚取8元钱,在当时也是不少的收入。现在《八主贤王赵德芳》等大鼓他仍然能表演一段。

从1981年到1988年,吴修海老人回到家里开始干起了牲畜交易介绍,通过充当交易中间人,每成功一次交易可获得报酬10多元钱。到了1991年,吴修海老人在亲戚的介绍下,到了一家小煤矿打工,从事看风机工作,每月工资200多元,工作了3年多。离开煤矿时,吴修海老人看到销售玉器能赚钱,他又半路出家开始贩卖玉器。“千种玛瑙,万种玉”,玉器销售对新入门的吴修海来说是个挑战。他刚开始在临沂、徐州等地的市场选进,后来又到河南省南阳市一家玉器专业市场进货。

当时的吴修海虽然不识几个字,但他很聪明,记忆力也非常强。通过卖针线、销调料,当介绍人,再到推销玉器……他接触的人多,对民间的传说、对联、古代小品等听过一遍后就能记住,当作推销的工具吸引顾客,并先后教出了六个徒弟。古代小品《王老元帅》、古代对联等,吴修海老人讲得滔滔不绝。

在吴修海老伴的眼中,吴修海是个尽责的男人。自从嫁到吴家后,气管炎、肺气肿、糖尿病、心肌梗塞等病就困扰着她。两年前老伴去世,吴修海老人说,在外赚些钱回来,基本都给老伴买药打针了,有时赚来的钱根本不够用的。吴修海夫妻一生养育了一儿一女,现都在农村务农。

如今,吴修海老人步行已不能走过百米,身体也不如往年硬朗了,守在家里的他会和村里的老人一起玩玩扑克,拉拉家常,在儿女的照顾下颐养晚年。他最大的心愿就是把自己会的一些民间技艺传授下来,有机会到敬老院、农村再给大家伙表演下,发挥下自己的余热,让这些民间的技艺永留人间。

(记者 岳娜 通讯员 刘凤琦)


  
2007-2011 © 版权所有:枣庄日报社 运营服务:枣庄新闻网
咨询/投诉:0632-3159725 QQ:1052190871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