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读枣庄好人
  
本版新闻列表
 
 
   枣庄新闻网首页 | 枣庄日报 枣庄晚报 新视听 新闻绿洲
 
2015年6月4日 星期
退伍军人用行动为社会担责
连续29年资助老人、军属

何加启看望老人

军人、企业家、慈善家,这几个标签贴在何加启的身上可以说恰如其分。

1964年,何加启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1982年,18岁的他,和父亲当年一样选择了军营,成为了一名军人。在部队两年后,何加启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三年后,21岁的何加启和战友们奔赴云南边防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1986年,何加启退伍后并安置了工作。但是,他毅然放弃了“铁饭碗”。

他自主创业,从白手起家到拥有86人规模的枣庄华鲁汽贸有限公司,创业成功的何加启总是优先安置退伍军人,对优秀退伍士兵他不仅主动安置还给予奖励,公司成了退伍军人的幸福家园。致富成功的他又积极帮助烈士家属,资助敬老院的孤寡老人、贫困学生。他说,作为一名军人,就是要尽所能地为社会承担责任。

不图安逸

至今仍怀有红色情怀

“能有今天的发展,与部队对我的培养是密不可分的。关心支持军人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创业成功的何加启时刻不忘部队的培育之恩。“我们公司现在6名高层管理干部,有5名都是军人。对于军人买车我们一直都有让利的活动,功勋越多优惠越大,让利也就越多。”何加启说。

1986年,退伍回乡的何加启被安排到镇政府部门工作,在现在很多人的眼里,当时他有着衣食无忧的“铁饭碗”,然而何加启却选择在2001年下海经商。

“下海之前,我的工作按部就班,相对安逸,但是我在部队里接受的教育和训练出来的品质是不允许我那么安逸的。”回想自己的创业,何加启说,“我当时心里想的恰恰相反,不是36岁了还去瞎折腾,而是我都36岁了,还没有真正的成功。加上当时招商引资的政策也对经商很有利,我就决定闯一闯。”

头脑精明的何加启选择了“汽修”这一在当时枣庄不多的行业,瞅准了商机。何加启了解到汽修行业主要是手艺精湛、配件质量过关,他先后走访了全国各大城市。在上海,他将一名手艺高超的汽修师傅拉拢成为合伙人。开业第一天,他的口袋里仅仅剩下10元钱。经营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何加启一直秉承着诚信经营的理念并坚持贯彻。“我们把所有配件价格公开,这样我们虽然利润少了,但是品牌和口碑慢慢地就做出来了。”何加启说,“万事开头难,中间辛苦的时候,我办公室的椅子缺个腿,都是拿空心砖垫的。如果不是在部队里培养的不服输、不放弃的精神,或许我也没有今天。”

敬老助学

一做就是数十年

不光做生意要讲诚信,做人更要诚信。一名成功的人,一名成功的军人,就是要学会为社会担责。何加启不仅是这样说的,并且也一直是这样做的。自1986年退伍,29年间,何加启一直资助着他人。烈士家属、敬老院里的孤寡老人,家庭困难的学生,只要何加启知道,他就会无私地献出自己的爱心。

据何加启周围的朋友说,每年的八一建军节、中秋节、春节三大节日,何加启都会买上米面油、再备上现金看望烈士的家属,再去敬老院探望一些无儿无女的孤寡老人。不仅如此,去年,他还订了100套羽绒服给山亭区的贫困儿童送去。

对于社会上一些困难的家庭,何加启竭尽所能给予帮助。民政部门慰问伤残军人,工商部门慰问贫困户,他总是积极主动参与,献上自己的一片爱心。

2008年汶川地震,何加启个人就捐献了1万元给灾区百姓。在得知一名90岁的老革命前辈生活困难时,他费心费力打听到老人家的居所,前后3次去往老革命前辈的家,给其送钱送物。在节日时,给底阁镇侯庄村满60岁高龄的老人送去米、面和食用油。

热心公益

用行动为社会担责任

近日,何加启在接受采访时,向记者讲述了儿时的一段记忆,正是这段记忆,给年幼的何加启种下了一颗关爱他人的种子。

“我父亲也是一名军人,也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当年改革开放后,我父亲购买了50个棉花机,率领乡亲们种植经济作物,发家致富。从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对一些孤寡老人和烈军属非常照顾。我记得很清楚的一次,是我上初中的时候,父亲带着我,拿了好多棉衣送给孤寡老人。”何加启说,“其实父母的言传身教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正是父亲的言传身教,才让我从1986年退伍至今,每年都对敬老院和军属给予一些物质上的帮助。”

“每次帮扶别人的时候,对我都是一种心灵上的洗礼。特别是烈士家属,当老人家的儿子成为了烈士,家里不仅主心骨没了,老人也没了依靠。我往往就会联想到自己,所以,我就会心里特别的想要帮助他们,就想像他们的亲人一样照顾他们。在你有能力的时候,帮别人一把,对你来说无所谓,但是对别人来说却尤其珍贵。在你帮助别人的时候,也为别人心里种下了爱的种子,善的涟漪会带动更多人。”何加启说。

(记者 刘一单 文/图)


2007-2011 © 版权所有:枣庄日报社 运营服务:枣庄新闻网
咨询/投诉:0632-3159725 QQ:1052190871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