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杨军 孙明春 孔浩 特约记者 沙朝佩 文/图
山亭区徐庄镇境内的泉崮山是鲁南地区的一座名山、英雄之山,抗日战争时期,这一带曾是抗日根据地。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本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采访组一行,近日专程来到泉崮山下,寻访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
70年前,中国军民在亚洲战场牵制敌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做出巨大的贡献。自1937年至1945年,中华民族与侵略者殊死抗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2015年,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本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采访组一行,实地采访调查,追索胜利背后的家国情仇,寻访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
巍巍泉崮山
泉崮山属沂蒙山区72崮之一,海拔586.4米,位于山亭、费县的交界处。泉崮山挺拔高耸,东南和西北分别与抱犊崮、翼云山遥遥相对,呈三足鼎立状。清《峄县志·山川上》载:“岩壑幽深,陵谷环匝,遥望一山回出群峰,即滕之泉固诸山。”旧时,泉崮山成为滕县东界的标志山,山南为峄县,山东是费县,在三县分界处立有界牌,其地叫界牌地。
泉崮山陡峭壁立,即使在当地人的引领下,上山下山也十分困难。山上有古庙、房屋及寨墙等遗址,为古时义军、土匪所留。如清咸丰末年,泉崮山曾为幅军的根据地之一,民国年间,刘黑七、张黑脸等著名土匪均曾在此和官兵对峙。1931年,韩复渠主鲁,派三路大军剿匪,以泉崮山、抱犊崮为目标,实行“过筛式”兜剿,指挥官手持地图,对山下标有红三角的村庄实行“三光”政策。据附近的村民讲,官匪双方曾在泉崮山激战一场,上山的台阶全部被官兵的炮火轰成了碎石块。官军头目华某和窦某战死,为记功绩,官军邀请滕县著名书法家黄以元,在泉崮山西北的峭壁上刻下大字,详细记述十五路攻打泉崮山一事。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山东省委,鲁南特委领导山区群众抗战,创建了大炉、抱犊、天宝、邹东等抗日根据地,先后设立过费滕峄中心、双山等县级政权组织,泉崮山因为地处三县交界,从而成为重要的交通线关卡。鲁南特委、鲁南区党委,大炉八路军第115师师部的交通联络、情报传递都由泉崮山腰通过。
日军侵占费县城后,害怕各根据地互相联络,专门在泉崮山东山腰上修建了一座炮楼,驻有一个日军小队。另在山东部的大安村修一据点,安设伪军一个中队,日夜值班,构筑封锁线,妄图卡死抗日武装各部的联络。后来鲁南老三团三营营长毕庆堂,奉命带一个连队发起白果树战斗,聚歼日军17名,伪军闻风丧胆,逃之夭夭,从此打开敌人设在泉崮山下的门户锁钥。
烈士陵园慰忠魂
4月28日上午,采访组一行深入山亭区徐庄镇作短暂的采访后,便沿着泉崮山前通往费县石井的公路东行,到了泉崮山东北侧的石井镇大安村。1935年前后,徐庄、大安、高桥一带是苏鲁边区临时特委郭子化秘密开展革命的地方。这一带革命基础较好,群众的觉悟很高。
当我们说明来意,想了解当年八路军抗战的情况时,村民们纷纷围拢过来,你一言我一语,介绍八路军如何端鬼子炮楼,又在白果树下消灭一个鬼子小队的故事。当听到村文书郭克玺说,村子南岭的烈士陵园里还埋着100多位烈士时,大家迫不及待的要求他带着到烈士陵园去看看。
汽车在蜿蜒曲折的乡间便道上行驶了约1.5公里左右,便来到了大安烈士陵园。陵园不大,三亩有余,共筑坟68座,埋葬着1944年7月至1945年5月在鲁南军区医院医治无效牺牲的100余位八路军官兵。原鲁南铁道大队政委张鸿仪在医院牺牲后,也安葬了这里(后迁葬华东烈士陵园)。2008年,当地政府在烈士墓地周围筑墙,建成烈士陵园,并在烈士墓前立碑、树雕像,广植松柏,供人瞻仰。郭克玺说,每年的清明节,周围学校就会组织学生前来扫墓,附近的乡亲们也会自发地前来祭奠。
此时正值暮春时节,田野里到处勃勃生机,烈士墓园内绿草茵茵,一片安静凝重。我们在一座座墓前凝视,看烈士的姓名,来自哪里,牺牲时间,发现其中61座竟然是无名烈士墓。为了消灭日本侵略者,英雄们血洒疆场,埋忠骨于此。对他们的英雄壮举我们肃然起敬,大家不约而同地在草丛中撷取几束鲜花,敬献在烈士墓前,并深深鞠躬表示敬意。愿烈士们在九泉之下安息,愿人们永远牢记历史,珍视和平。
鲁南军区后方医院
1943年6月以后,鲁南抗战形势逐步好转,泉崮山一带的日伪据点陆续被拔除,次年7月,八路军鲁南军区后方医院便设在了泉崮山东南不远处的荆山寺内。
在郭克玺的引导下,我们从荆山东面的齐家峪来到荆山寺,寻访当年鲁南军区后方医院的旧址。荆山寺位于荆山东侧的山坳里,十分隐蔽。该寺建于金代,有房屋数十间,目前留有一棵古老杨树和数通石碑,为当地的县级文保单位。当时军区医院设在这里,主要接收所属部队重伤病员。随着战斗次数的增加,重症伤员越来越多,医务人员、药品和病房已经很难满足伤病员的要求。王麓水的爱人于鼎兰当年就在后方医院里担任护士。
1945年2月,经同事介绍,于鼎兰和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委王麓水结婚。王麓水工作繁忙,很多情况下还要亲自指挥战斗,很少有机会来医院和夫人会面。有时王麓水来医院和夫人于鼎兰作简短会面后,于鼎兰就要投入紧张的工作,王麓水则按惯例到各病房,一一看望伤员。有几次,王麓水看望完伤员后,甚至来不及跟于鼎兰打招呼就匆忙赶回军区或是区党委。就这样,二人为了抗战连孩子也没要。1945年12月,王麓水在解放滕县城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由于敌人的经济封锁和根据地经济困难,军区医院药品紧张。1945年5月,原鲁南铁道大队政委张鸿仪右胸中弹,被送到荆山寺军区医院后,也面临缺少救治药品问题,王麓水专门给医院孟政委发来电报,指示必须全力抢救,军区司令员张光中派人送来三支葡萄糖针剂。但张鸿仪不让用,他说:“我已经不行了,别浪费了,还是留给其他重伤员用吧。”医院孟政委说:“你现在是伤员,要服从医院的治疗。”这才把葡萄糖分三次给他打了。尽管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但张鸿仪最后还是因伤势严重牺牲了。
1944年秋季以后,鲁南八路军向敌人盘踞的重要城镇陆续发起战斗,部队伤亡人数明显在增加,重伤员源源不断地运往后方医院。医院病房不够用,当地政府又帮助新建草房70余间,附近群众还为伤病员喂饭、洗被褥、洗衣服等。齐家峪村78岁的老人张凤云,向我们讲述了她当年跟着母亲给医院伤病员洗衣服的故事。老人说,她的老家是北庄镇郭泉沟村,父亲张文才1944年在薛城牺牲,母亲张刘氏是村妇救会会长。父亲牺牲后,母亲带着年幼的她来到了荆山寺军区医院工作,主要负责清洗伤病员的衣物和被褥等,当时满河的血水至今令她记忆犹新。老人还带着我们来到村子西部的一片小树林中,说这里当年是医院的妇产科,大门向南,有八九间堂屋,五间南屋,她的母亲当年也曾在这里工作过,可惜现在这些房子早就被拆除了。
鬼子祸害周边村庄
采访中,许多80岁左右的老人对当年日军驻守在泉崮山周围的情景记忆犹新,并对他们曾经留下的令人发指的罪行义愤填膺。
费县石井镇西刘庄村79岁的刘德印老人说,当年鬼子在泉崮山的黑虎岭子上建有一座五六米高的炮楼,没事的时候就扛着枪下山来抢老百姓的家畜家禽,并且骚扰妇女。妇女看到鬼子下山撒腿就跑,经常把鞋子都跑丢了,一次他曾经捡了一大包的女鞋,等鬼子走了才挨家送回去的。
前胡山头村81岁的胡志本老人说,大约是在1943年的6月20日(阴历),鬼子开始在黑虎岭子上建的炮楼,民工都是在附近村庄抓的,他们根本不顾人的死活,更别说给工钱了。山上炮楼经常住着两三个鬼子站岗,山下村里的炮楼住着20多个鬼子,经常到村里转悠,一次看到他生病,脸色发黄,还拍了他的头说坏了坏了的。后来有一次,南山上有人向北山上的鬼子打枪,听说是八路军王麓水的部队,大家都很高兴,希望能赶快把鬼子赶走。
徐庄镇贾庄村66岁的李瑞良说,他的父亲李景山和村民王守玉、陈广启,当年就曾被鬼子抓去,修建泉崮山上的炮楼。曾经有一个民工受不了折磨,偷着跑下了山,结果被山上的鬼子一枪打死,被当地村民用石头垒在了山脚下,前些年还能看到露出的白骨,至今没人知道他是哪里人,更不知道姓名。李瑞良经常听父亲讲当年的一些故事,比如山上的鬼子看到几个村民围坐在一起喝茶,就一枪将盛水的罐子击碎,吓得村民赶紧跑开。村民徐玉成曾将鬼子的战马偷走拴在村西的柞木行中,结果被鬼子用口号唤了出来。全村人吓坏了,跑到了北山山洞中躲藏,鬼子从南山打枪,差点伤了人。最可恨的是一次七八个鬼子兵,在费县双山后轮奸了一位妇女,并用树枝捅伤妇女的下体,致其死亡。鬼子的种种暴行,激起了泉崮山周围村民极大的仇恨,他们以各种方式积极支持抗日,为抗战的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