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忙着减负,但是有很多家长却忙着给学生“加餐”,各种辅导班和特长班已经成为学生们的第二课堂。记者在市中区建设路小学附近看到很多辅导机构,少儿英语班、书法班、美术班,有些居民楼也直接改成了两层的画室。
“等会儿要直接去上辅导班,我们得抓紧时间玩会儿。”几名小学生边玩边说,这时已经是放学时间了,可他们马上要去辅导班还不能回家。其中有个孙同学,今年上四年级,他每天下午放学都要去学校对面的辅导班,主要是做作业再加上额外的练习,在这里每天要学两个小时,到家里就得晚上七点多了,另外星期六还有英语课程,当被问到这样学习累不累时,他却表示早就习惯了,因为他从一年级就开始上辅导班了。随后记者跟着他来到辅导班内,一间十几平米的教室里有二十个学生,他们有的在埋头写作业,有几个男生在交头接耳,这间教室的学生从三年级到六年级都有,两名老师在来回溜达监督学生们做作业,对有疑问的同学进行一对一辅导,但是明显很多学生不专注,一会儿说说话,一会儿回头看看教室外面。
记者还看到一个美术培训班的两名老师直接从学校接走八个学生,因为学生多她们怕照顾不过来,就用绳子一路牵着孩子们到画室。记者也尾随来到了这间画室,发现这里的孩子以三年级以下的学生为主,他们放下书包后围着圆桌坐着,每个人手中一个画本,一位男老师坐在他们中间,教大家简笔画课程。有些学生拿着画笔认真地画下每一笔;还有一些学生愁眉苦脸地在画,对他们来说这成了另一种负担,明明不想画也画不出来却又怕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责备,只好硬着头皮画下去。
家长们让孩子上辅导班、特长班更多的是一种从众心理,担心自己的孩子落后,家长们何尝不知道太多的学习课程和特长培训会给孩子带来沉重负担,他们也想周末带着孩子去郊游、去运动,可另一方面又表现出焦虑和担忧,怕与那些“连轴转”的学生差距越来越大,也不希望等到孩子大了来埋怨自己当初没让他多学点。“我给儿子报了好几个班了,周一到周五学习画画,周六请老师到家教钢琴,我就想让他什么领域都接触下,别人会的咱也得会,反正艺多不压身嘛!”一位家长笑着说。当然也有一些家长因为工作忙的缘故把孩子放在辅导班里,既能多学习还为自己省了心。
不能输在起跑线,这句话成为许多家长教育孩子的警示,但每个孩子的启蒙时间不同,如果一味地让他们过早吸收太多知识,只会“消化不良“,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发自内心的热爱才会让他们乐此不疲,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才会有属于他们自己的闪光点。在此建议广大家长在为孩子决定是否报班时能多与他们沟通交流,问问他们真实的想法,对他们多些耐心和信心,给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 (记者 张莉萍 实习生 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