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读枣庄民生
  
本版新闻列表
 
 
   枣庄新闻网首页 | 枣庄日报 枣庄晚报 新视听 新闻绿洲
 
2015年3月25日 星期
市民买菜越来越方便
鼠标一点食材送上门


买菜是许多老百姓每天必做的事情,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挎着菜篮子走进农贸市场,到21世纪初推着购物车逛超市,再到现在的网上买菜,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购物方式也在不断改善。23日记者通过调查采访,带您回顾三十年间我市市民去市场买菜到网购的转变过程。

上世纪九十年代:挎着菜篮子和市场商贩砍价

说起以前去农贸市场买菜的经历,家住市中区龙头路上的齐女士可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讲述以前在市场和商贩讨价还价的故事。齐女士说,“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市中区还没有超市,去农贸市场成了大家买菜的唯一选择,那时候的市场,远比现在要热闹得多。

“我依稀记得,龙头市场是在八十年代初建造的,那时候我家还不住龙头路上呢,买菜都得走上二十多分钟,但是也并不觉得累,偶尔与商贩因为几毛几分钱争得面红脖子粗的场景,现在想起来还是挺怀念的。”齐女士告诉记者,那时候大家为了买菜方便,去市场时都会挎一个菜篮子,人人都挎着菜篮子买菜,组成一副别样的画面。

说起市中区“年龄”最大的农贸市场,要数坐落于矿务局医院以东的东方红市场了,可惜十几年前被拆除,如今已被很多人淡忘,但住在市场附近的马先生依然记忆犹新。

“那时候我还小,家人经常带我去市场买菜,路上经常会见到左邻右舍,大家互相打招呼,还会看看对方的菜篮子里面都装了些什么,询问价格,了解最新菜价。偶尔我也会顽皮地乱跑,惹得父母到处找我,那时候市场可不像现在这样,人山人海的找个孩子无异于海底捞针,那时可给父母添了不少麻烦。”马先生回忆说。

记者23日一早来到市中区龙头市场内,发现市场内早已不像市民回忆中那般热闹。

二十一世纪初:超市一站式购物

时光流转,时间到了二十一世纪初,枣城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高楼多了,城区街道也变得干净整洁,连超市也如雨后春笋一般悄然遍布整个城区。除了多数乡镇因条件不成熟没有超市以外,城区市民的买菜方式开始发生转变,由菜篮子过渡到了购物车。

“妈妈,我想买这个。”“这个价格还不错,多买几瓶送朋友。”一别农贸市场的喧嚣与争吵,超市内显得既干净又安静,虽然也有嘈杂声,但少了讨价还价的声音,画面开始变得和谐。从进入超市到选购商品,再到结账离去,从头到尾井然有序。有的市民甚至逐渐培养起不买东西也要逛一逛超市的习惯。

23日中午,记者在市中区解放路某超市见到了家住君山路上的李女士,此时她正推着购物车选购着自己喜爱的商品。“我们八零后对市场的记忆比较少,然而比较热衷超市购物。小时候我就喜欢父母带我逛超市,琳琅满目的商品让我感到眼花缭乱,总有一种挑选不完的感觉,而且虽然超市商品的价格相对市场要高一些,但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打折促销的活动,算起来相差不大。”李女士告诉记者,在2000年左右,超市开始在我市城区入驻,市民不仅可以在超市内买菜,顺带着也可以购买生活用品,这种新颖的购物方式吸引了不少的消费者。以至于到现在,到超市购买几天甚至一周家里所需要的东西,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习惯。

现在:网上买菜还能货到付款

对于多数市民来讲,网购并不陌生。随着淘宝、京东等网购平台的崛起,足不出户便可购物的购物方式也打破了以往传统购物的固定模式。然而令许多市民想不到的是,网上竟然也可以买菜啦。

据了解,我市多家超市与网购平台合作,可以在网站内在线选购各种蔬菜、肉类、鸡蛋等食品,选购好后便可以在线下订单,网上付款后,便可以选择送货上门服务,当然这种服务目前仍不太成熟,只在部分城区才可享受。如果不想网上付款的消费者也可选择货到付款服务,比起传统的购物相比,这种模式更加方便快捷。

家住市中区文化路上的王先生年轻时因为工伤导致双腿无法正常行走,再加上妻子的离去,儿子远在外地,独自生活的王先生出门买东西非常困难。“别的都还好说,就是出去买个菜什么的不太方便,后来儿子看我辛苦,便给我推荐在网上买菜,我还是头一次听说在网上就可以买菜的,还能送货上门,真够方便的。”王先生表示,在儿子地帮助下,他很快就学会了如何在网上买菜。不仅如此,和超市一样,网购平台上不仅可以购买各种食品,连各种日用品都是应有尽有。“当然有时候不想在家做饭也可以选择订外卖,也是送货到门的,虽然可能会贵一些,但质量都挺不错的,最主要还是方便嘛。”王先生说。

调查中记者了解到,虽然目前网上买菜还没有形成规模,但确实是一种新颖的购物方式,虽然一开始确实让很多消费者将信将疑,担心上当受骗,但货到付款服务解决了这一难题,也许在不远的未来,网上买菜将成为购物方式的主流。

(记者 寇光)


2007-2011 © 版权所有:枣庄日报社 运营服务:枣庄新闻网
咨询/投诉:0632-3159725 QQ:1052190871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