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读枣庄社区
  
本版新闻列表
 
 
   枣庄新闻网首页 | 枣庄日报 枣庄晚报 新视听 新闻绿洲
 
2015年3月11日 星期

魅力竹马戏

跑旱船是竹马戏的组成部分,演员惟妙惟肖的表演引来阵阵喝彩。
山亭竹马戏演员在路上与市民互动,大家纷纷拿出手机、相机拍照留念。
山亭竹马戏经常来到石板房表演,让游客近距离感受竹马戏的魅力。
东山亭竹马戏自创了新的阵法,增加了花船、高跷、二人摔、黑驴等表演。图为演出前演员们互相扎捆脚蹬。
竹马戏表演时,竹马捆在演员的腰间,下身用麻篾子遮掩。演员左手扶着马,右手拿鞭,跃马扬鞭,悠然前行。竹马戏一般由四五十人表演,最多可达百人。
李登顺、张仁忠等几位老艺人言传身教使这一宝贵的民间艺术焕发了青春。如今乐鼓手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年人。

今年春节期间,山亭区举办了民俗展演大拜年活动。浩浩荡荡的民俗展演队伍中,最吸引人眼球的是来自山城街道东山亭居委会表演队的竹马戏。竹马队伍在李登顺、张仁忠等几位老艺人的率领下,穿行于队伍之间,并做一些“空中吸腿跃”、“旋子”、“地滚”等高难度动作。主角由具有武功基础的演员扮演,头戴“锦鸡瓴”,背上“护背旗”,后面紧跟丑角,撑打“华盖”。其余角色有王昭君,头戴凤冠,着凤凰图案缎子戏装,骑白马。表演时,男演员以诙谐逗趣的表演与女演员逗情,女演员以含蓄、内在、柔媚的表演让剧情、场面生动活泼。

竹马戏的主要道具竹马由竹篾子、麻绳、铁丝等制作。表演时,竹马捆在演员的腰间,下身用麻篾子遮掩。演员左手扶马,以手腕控制马头,随着锣鼓号子的节奏、身体的摆动而上下点头;右手拿鞭挥舞,跃马扬鞭,悠然前行,形象惟妙惟肖。竹马戏有行走舞和场地舞,有《剪子阵》、《卧龙阵》、《藏虎阵》等复杂阵法。伴奏乐队以鼓、锣、钹、镲、唢呐、号为主要乐器,鼓为领头。开场时,鼓点由慢而快,有万马奔腾之势,在舞至激烈时还常伴有马叫声,演奏曲调有唢呐喜庆曲调、民间小调、现代流行歌曲等。竹马戏一般由四五十人表演,最多可有100人,标准服饰均穿戴古戏装。

竹马指导老师梁晓旭说:“山亭区竹马戏源于汉代昭君出塞的故事,表现的是北方匈奴族头领单于迎亲纵马奔驰的场面。”新中国成立前,由于战乱、逃避饥荒等原因,山亭竹马戏濒临失传。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富裕起来的老百姓在老一代艺人的言传身教下,又使这一宝贵的民间艺术焕发了青春。山亭竹马戏在发展过程中,不断与秧歌、高跷、花船、黑驴等民间艺术相交融,并发展壮大。

如今,东山亭竹马戏自创了新的阵法,增加了花船、高跷、二人摔、黑驴等表演,是山城街道逢年过节时不可缺少的娱乐节目,被列入枣庄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市的民俗学家称其为“鲁南民俗研究的活化石”。

山亭竹马在铿锵有力、热闹喧天的锣鼓号子相随下,继续穿行于大街小巷,边走边舞,民间艺人们激情高昂的庆祝丰收的喜悦之情,通过山亭竹马这种艺术形式,传到了四面八方。

(记者 孙明春 文/图)


2007-2011 © 版权所有:枣庄日报社 运营服务:枣庄新闻网
咨询/投诉:0632-3159725 QQ:1052190871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