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讯 (本报记者 摄影报道)3日,家住市中区文化东路附近的市民王先生拨打本报热线反映,文化东路的一条小河污染严重,给居民生活带来影响。“污染很明显,河里的水发黑、发臭。还有河的上游有很多垃圾,几乎没有人过来清理。希望通过媒体的力量呼吁一下,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解决我们老百姓最关心的难题。”王先生说。
河上游垃圾成堆无人问
3日,记者来到了位于文化东路的这条小河。首先来到了位于仙坛路附近的上游区域。走近一看,河的一侧堆满了垃圾,实实在在的成为了露天垃圾场,烂水果、漫天飞扬的塑料袋、破衣服等废弃品都胡乱的被丢弃在这里。据在附近摆摊的老板介绍,这种现象一直存在,以前也有人过来清理,但并没有持续,所以垃圾也就越来越多,而且很多人已经习惯性的把这当作垃圾场,附近居住的居民,还有过往的路人都往这扔垃圾。
住在附近的姜女士告诉记者,“这条路,外地车经常从这过。你说,那么一大堆垃圾,让外地人看见了也不好看啊,很影响市容。再说夏天也快到了,到时气味刺鼻,老远就能闻到臭味。”
“其实以前垃圾比这还多,因为是在一家公司门口,这家公司的人也过来清理过垃圾,我们附近的居民也自费清理过,也反映过很多次,至于谁管这一块我们也不清楚。慢慢的大家也形成了习惯,没办法,这种现象也杜绝不了的。我们的建议就是最好建个垃圾箱。”刘先生说。
恶臭扑鼻 居民犯愁
沿着河水的流向,记者继续往下游走,一阵阵恶臭味扑面而来。河水颜色逐渐呈墨汁色,上面还漂浮着垃圾。
一位行人告诉记者,小河污染有很多年了。特别是下雨的时候,那河水更不能看了,很浑很浑。近几年,小河污染更严重了,没下雨的时候水都是黑色,下了雨也是浑的。记者发现,由于有工作人员会定期清理,河水里垃圾还不是很多。“清理人员也不容易,他们都是穿着靴子进去捞垃圾,很辛苦。”这位行人说。
“在我的印象里这条小河水就没清过,只是在家经常听爷爷说,这条小河水清的时候,还有小鱼呢。”一位高中生模样的青年说。
反映多次未根本解决
居民张先生告诉记者,这条河的情况他们也反映过,但都没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就我个人了解,河里的污水应该是附近的小区排放的,一直都是往这排的,也没有人过来管。现在我们都是避免走这条路,太难闻了,太臭了。夏天岂不是更难闻。希望相关部门能重视我们老百姓的民生问题。”张先生皱着眉说。
记者了解到,河流自南向北流向,最终汇入峄城区境内的一条大河,而在市中区境内的这段河流臭味很大。对这种情况,很多市民认为应尽快解决河流污染问题。
居民反映的难题是否能及时解决?河流上游垃圾是否能迅速清理?污水问题是否能有效解决?本报记者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