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新春走基层
  
本版新闻列表
 
 
   枣庄新闻网首页 | 枣庄日报 枣庄晚报 新视听 新闻绿洲
 
2015年2月27日 星期

“淘宝”垃圾场

在市中区建设北路与北安路交界口往南不远处的侯宅子村内,有一处市中区最大的垃圾填埋场,自从垃圾填埋场选址此处后,便出现了许多在垃圾山“淘宝”的人们。2月23日大年初五,记者走进该填埋场,探访他们的日常生活。

说是垃圾填埋场,实则是一处挖矿石留下的巨大U型坑,大坑长数百米,宽近100米,由于长时间的开采,如今大坑的深度也已达近百米。垃圾全部集中在大坑东侧一处较为宽阔的平台上,而此处,就是这些淘宝人们每天工作的场所。

上午10点,进出填埋场的小道上不时有垃圾清运车经过,因为在过年期间,所以场内只有三三两两的淘宝人,只见他们均是左手拿着一个蛇皮口袋,右手拿着一个二齿的小耙,快速地在垃圾堆中翻来翻去,再将一件件挑得的“宝贝”放进蛇皮口袋里。虽然已有些时日没有降雨,但垃圾堆中还是充斥着不少泥水,踩上去会有一些下陷,记者刚想蹲下身去拍照,垃圾堆中散发出的气味马上涌进鼻中,令人作呕。

“淘宝人”大都不愿接受采访

采访期间,绝大多数淘宝者都正在工作,只有一名中年男子将分类整理完毕的垃圾进行售卖,但面对记者的询问,这位两鬓已斑白的男子并没有接受记者的采访,同样,旁边的一位妇女也婉拒了记者的采访。记者一行人只好继续往里面走,这时,记者看到一院内有两名小女孩正在玩耍,于是就跟她俩攀谈起来。

稍大一些的女孩今年11岁,上小学五年级,妹妹今年6岁,还在上幼儿园大班。看到记者两位“异乡人”的到来,两位小姑娘反倒是显得十分大方,将记者领到了家中的院子里。姐妹俩告诉记者,爸爸回老家了,人群中那名头戴绿色围脖的人就是她们的妈妈。顺着两人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了正在垃圾堆中艰难觅宝的中年妇女。随后,记者也沿着一条小道走进垃圾堆中,停在了她的身旁。她此时工作的区域位于整个大垃圾堆靠近西面的位置,此处的垃圾堆呈现出一个较大角度的斜坡,所以要想淘到里面的宝贝,她只得侧身紧靠在垃圾堆上。

大约过了20多分钟,中年妇女淘得的宝贝勉强装了大半口袋,她从垃圾堆上慢慢滑下,大口喘了喘气,将蛇皮口袋背在身后,顺着旁边的一条小道慢慢地爬了上来。小道的长度只有不到20米,但或许是因为肩膀上的口袋太沉,又或许是因为小道太陡,她走上来的速度显得十分缓慢。刚开始她也婉拒了采访,但在两位小女孩的说服和记者的一再央求下,她终于答应愿意简单回答记者几个问题。

每天往返数十趟 “淘宝”生活着实不易

孩子的妈妈名叫张倩,爸爸叫刘安根,老家是滕州市羊庄镇,五年前因为打算让孩子在市中区上学,便搬到了位于垃圾场一旁张倩的娘家,当时看到别人在垃圾场里捡一些可回收的垃圾卖钱,于是他们也加入到该队伍中来。

张倩告诉记者,自打从事这项工作以来,每天基本都是早上五点多就起床,赶在第一波垃圾清运车到来之时“抢”一些比较值钱的东西。“说是值钱,其实也就是一些像矿泉水瓶和易拉罐等废品。但如今,这几样东西的价格也跌的十分厉害,收入越来越少了。”张倩说道。谈到捡垃圾的收入情况,张倩告诉记者,每个月卖垃圾得来的钱最少时有六七百,一般保持在八百左右,多的时候能达到一千多元。

说起自从捡垃圾以后的生活,张倩告诉记者,除了要习惯每天早起干活儿外,最关键的还是得忍受垃圾堆中的恶臭。“平时垃圾的臭味也就罢了,最近早上总有陌生车辆来到此处倾倒一些未知的液体,倾倒的液体随后便产生大量的白色刺鼻雾气,将附近的淘宝者们熏的那叫一个厉害。”张倩说道。几年的淘宝生活,让她早早地就患上了腰腿酸痛的毛病,干活时在腰间和胳膊上都得贴上厚厚的膏药。除此之外每天来来回回数十趟的往返也让已过不惑之年的她倍感压力。说着,张倩将左手的手套摘下,手套里面是一层塑料薄膜,她说,前几天捡垃圾时不小心将左手的食指划破了,怕引起伤口感染,于是便用塑料薄膜进行简单的隔断。记者看到,张倩的两手早已布满老茧,指甲里充斥着黑黑的污物,就连手掌纹里似乎也被侵袭,布满着一道道黑色的痕迹。“捡垃圾时偶尔能够碰到医疗垃圾,工作时对于防护一点都不能马虎,也因为如此,我也从不让小孩子过来捡。”张倩说道。

收入虽有限 “淘宝”已然成为一种习惯

采访中,谈到目前的生活状态,张倩在表达不容易的同时,也露出了一些无奈。淘宝大军中只有他们带着孩子,正因为如此,所以好多工作都做不来,再加上自己本身也没有什么其他技能,目前只有靠捡垃圾为生。她告诉记者:“孩子的爸爸单靠给人家做些木工,但收入也是寥寥。”

张倩家的院子里看似很乱,但仔细观察,每样东西都是按照类别摆放的,十分整齐。院子里的家禽牲畜众多,鸡、羊、鸭、猪应有尽有。张倩告诉记者:“鸡鸭留着平时下蛋,喂养这些家禽牲畜,从垃圾中捡的粮食晒干后就够它们吃的,不用再额外购买饲料,这也是如今他们仍坚守在此的一个原因。”说话间,妹妹刘艳对捡来的一个玩具布偶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将玩偶用绳拴住后,又绑在一根小竹棍上不停地玩耍着。

由于收入有限,张倩两口子最怕家里的亲戚有个红白喜事,而让他们俩最愁的,还是俩孩子以后上学的问题。她告诉记者,如今两人每月几百元的学费已然成了不小的负担,要是等以后孩子上了高中,学费更不知该如何拿出来。说到此处,张倩的情绪略微有些激动,眼角流出了些许的泪水。记者于是拿她染成紫色的头发开起了玩笑,听到记者谈到头发的问题,刚才还略带伤感的张倩笑了起来,说道:“染得实在太难看了,花了这么多钱!算了算得二三十块钱呢!就染成这个样子,气得我一直想去找他们要个说法。”

年三十没回老家 只为初一多捡点

记者本打算再多问些问题,但心急的张倩对记者说她着急将这半个多月捡来的垃圾进行挑拣分类。不等记者回话,她便转身走到自家的“宝贝堆”前,快速地分拣起来。看到其专注的样子,记者不再上前打扰,而是转身问了姐姐几个简单的问题。对于家中目前的生活现状,11岁的刘红显然了解不少,面对记者的询问一直低着头,支支吾吾地不想回答。妹妹表现的就要开朗许多,似乎6岁的年龄并不能够完全理解如今家中的困境。就当记者打算转身从其家中离开时,从其家中的院内飘出了阵阵香味,原来懂事的姐姐看到午饭时间已近,将早上烧好的稀饭热了热。三口人吃的十分简单,下饭的菜也只有用辣椒炒的萝卜干。吃饭之时,张倩告诉记者:“年三十也没有回老家,为的是大年初一早起能够多捡点值钱的东西,就在这里包了点肉馅的饺子,算是过年了。”刚刚吃完饭,张倩便继续开始分拣工作。

何处是“淘宝人”的下一站?

记者准备返程时已是中午时分,垃圾场内空荡荡的,所有的人都在忙着将捡来的东西分类、打捆。头上的太阳懒洋洋的,并没有散射出全部的光芒。之前婉拒记者采访的那位两鬓斑白的中年男子主动跟记者搭起话来。他说并不是反对记者采访,而是觉得像他这样讨生活实在是不怎么光鲜。“我从七八年前就开始在南面的垃圾场捡垃圾,在这里也已经捡了四五年的时间了。”这位男子接着说道:“家里小孩多,一家人都等着我来养活,不干能怎么办。”

中年男子告诉记者,前段时间本来听说要将此处的垃圾场挪至他处,当时他知道此事后,真不清楚那时自己还能做点什么,还能靠什么来谋生。

返程途中,也许是没适应垃圾场气味的缘故,记者一行二人的嗓子总是感觉不舒服。记者的采访结束了,而淘宝人们在此处的生活仍将继续,不知他们这般不一样的“年味儿”何时才是尽头。

(记者 王龙飞 文/图)


2007-2011 © 版权所有:枣庄日报社 运营服务:枣庄新闻网
咨询/投诉:0632-3159725 QQ:1052190871 技术支持:北大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