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雪(本报)
新春佳节,在外地工作学习的年轻人要回家过年,要走亲访友。被亲友问恋爱、问婚姻、问生育是他们绕不过的问题,又称“春节三问”。这让许多年轻人头疼不已,也十分尴尬。对以上三问,年轻人应正确对待,不必窘迫难堪,更不要恼羞成怒。
首先要把亲友的“三问”看作是关心。年轻人在外地工作学习,一年甚至是多年才能和亲友们见上一次,他们的个人问题当然是家长和亲友们最关心的问题。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二十好几、三十好几的人,回到家里还是形单影只,亲友见了自然要问恋爱。他们的询问也不一定都是要施加压力,更不见得是坏事,如实回答就是。工作不稳定,条件不具备,没有时间,不想找等等这些理由也可以跟亲友们说一说,不要遮遮掩掩,不要支支吾吾,因为,你越是这样,亲友就越想打听,就越愿意追问。就像信息越不透明,谣言就越疯传一样。问婚姻、问生育也是一样。
其次,亲友们的“三问”也不必那么较真,有时那只是一种谈资或一个话题。人们见了面总要交流,绕不开的话题就是这些吧,并不一定是责备或催促。
亲友们见了面总要谈谈工作,聊聊升迁,侃侃怎么赚钱,拉拉生活和学习的琐事。这些也和“三问”一样。出门在外,不一定事事都如意,也可能有不愿意提及的事,不过不要窘迫难堪,要以平常心来对待,来回答。当然,家人、亲友乃至社会也应多关注年轻人的生活状况和实际困难,不要因为“关心”而给予他们压力。
年轻人年轻气盛,亲友们如果问到短处,则会尴尬不已,有时还会引发矛盾。其实大可不必如此,年轻人经常觉得父母的想法陈旧、过时,觉得自己什么都行,可年轻人往往不够聪明,缺乏经验,容易花冤枉钱,走冤枉路。父母长辈毕竟是过来人,不少方面的经验也多一些。当然,父母长辈也不可事事包办,什么事情都不让子女做,子女找对象父母也要做主,或者一个假期安排十多场相亲等做法也实有不妥。
父母子女之间有代沟是正常的,但只要以诚相待,推心置腹,经常沟通,就不会有不可逾越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