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飞
日前下发的《关于县以下机关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意见》规定,县以下机关公务员将设置5个职级,如果一名正科级别的乡镇公务员连续15年未得到提拔,可享受副处级干部待遇。
每一个职业群体都有自己的职业烦恼,对公务员来说,最大的职业烦恼莫过于晋升。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胡颖廉曾撰文表示,中国公务员从科员到县处级干部的升迁比例仅为4.4%,从县处级升为厅局级的比例更是低至1%。过于狭窄的晋升空间,一方面导致竞争的激烈甚至惨烈,演绎出各种办公室里的勾心斗角,让人疲惫不堪,另一方面会带来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打击。一名公务员再优秀,如果晋升缓慢,往往就会被世俗的眼光视为失败的人生,收入上也会被拉开差异。
问题还在于,一旦因晋升不力而被贴上“失败”的标签,那么其负面效应不仅会作用于个人,还将间接影响整个社会。如果剥离各种灰色收入和隐性福利,公允地说,公务员的整体收入相对而言并不算高。因此若想改变晋升空间小、乡镇留不住人才的现状,提高待遇并不难获得理解和认同。但换个角度想,公务员群体抱怨晋升空间小,仅仅是因为收入低吗?或者说,公务员晋升空间究竟该有怎样的拓展?
一个最起码的常识,在任何国家任何行业,“晋升”都具有稀缺性,总是会面临“僧多粥少”的问题。很多时候,人们不是患寡而是患不均。如果说提高待遇能对晋升失败者起到安慰作用的话,那么让职业评价和晋升考核体系变得更加良性和公正,或许可以帮助公务员群体在面临晋升压力时变得更加心态从容和平和。
有竞争就会有成功与失败,能否接受失败,竞争能不能成为激励公务员群体尽责尽职的持久动力,并不取决于名额的多少,而取决于这场竞争究竟是不是公平的。如果把公务员晋升空间比作一扇门的话,那么需要改变的不是这扇门的大小,而是让所有人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一同出发,谁也不知道结局,谁都可能成为最后的胜出者。这种良性的竞争,才能激发出公务员的最大职业潜能,既利于个人的价值实现,更利于社会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