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早上6点半,马世銮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把丈夫王庆明的中药泡上。等照顾7岁的女儿吃了饭并送去上学后,她的一天才正式开始。吃饭、穿衣、行走……这些简单的动作都要在马世銮的帮助下,王庆明才能完成,因为王庆明是一名“渐冻人”。最让马世銮痛苦的就是正值壮年的丈夫将清醒地躺在床上,渐渐失去“动”的能力。
今年36岁的王庆明老家在山亭区冯卯镇,身为农民的他退伍后在城市辛苦打拼多年,组建了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有了一个女儿,然而一次摔跤却打破了这个家庭的宁静幸福。马世銮告诉记者,2013年元旦王庆明突然摔倒了一次,鼻子、嘴、手都摔破了,当时一家人并没有当回事。2014年初,原本健谈的王庆明竟然开始说话结巴,甚至手也不太好使了,刷碗的时候老是摔破碗。医生诊断王庆明患上了脑梗,可跑了几家医院,打针、针灸都试了,效果并不明显。同年8月,王庆明开始经常摔跤。马世銮害怕了,赶紧带着丈夫到济南齐鲁医院住院检查治疗,医生经检查分析,最后确诊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即俗称的“渐冻人症”。
“没必要住院,现在这个病治不了,慢慢地病人就不能动了。”医生的话在马世銮耳边炸开了,虽然她还不知道什么是“渐冻人”,但无疑丈夫已经被判了死刑。
“他生病前当过兵,身体很健壮,而且还这么年轻,怎么能不看了呢,只要有一点希望我就不能放弃。”马世銮说。为了给丈夫治病,前后花了20多万元,几个月的治疗不仅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而且还让家里债台高筑。但马世銮还是又一次借了钱,她要带丈夫去最好的医院治病,“在北京301医院住了半个月,医生就让回来了,说是在医院住着也没用。”马世銮说。
现在的王庆明,每天需要昂贵的药物维持生命。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就变得生活不能自理,言语模糊,肌肉萎缩,不能行走。马世銮辞了在幼儿园的工作,开始寸步不离地照顾丈夫。为丈夫穿衣就需要二三十分钟,更别说洗脸刷牙、做饭喂食、推拿按摩……这些已经成为她每天的“必修课”。“丈夫跟前不能离开人,自己没法吃饭穿衣。每天6点半起来,我先把他的中药泡上,7点半送女儿上学,我就回家给他按摩全身。按摩完起床洗漱,喂他喝点白开水,再让他吃饭。”
“知道他生病,不知道他病的那么厉害。”王庆明的战友高勇说。确诊以后,王庆明再也没有出现在战友们的面前,也没告诉战友们自己的病情,直到战友们相约去看他。高勇现在还记得那次见到王庆明的情形,“王庆明坐在轮椅上,脸上摔破了,说话还流口水,他今年才36岁啊,以前身体一直很强壮。”高勇说。
王庆明的战友知道这一情况后,纷纷伸出援助之手。2014年12月7日,分布在枣庄各地的王庆明的战友纷纷放下手头的工作,找出当年的旧军装,汇聚在市中区光明广场,为王庆明募捐,并将募捐来的15224.5元现金送到了王庆明的手中。战友们发出倡议,呼吁社会爱心人士献出一份爱心,用行动唤起社会对“渐冻人”的关爱。
(记者 邵士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