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奶可便宜了,昨天我花了五十多块钱就买回了两箱奶,这搁以前也就够买一箱的钱。”近日,家住市中区东方花园的冯女士逢人便问:“你买牛奶了吗?”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最近市区各大商场、超市的液态奶都在降价促销,而液态奶降价也颇受市民关注。
多品牌纯奶“集体”降价
“现在买牛奶最划算了,买一箱赠一箱,过节串门都能用得上,原来卖七八十元一箱的,现在才五十多块钱,就连超市的员工也是两箱、四箱地往家买。”见记者有购买牛奶的意向,某品牌牛奶的促销人员告诉记者。7日,记者在走访中发现,不少商场、超市都特意开辟了奶制品的促销专区,除此之外,袋装、盒装、瓶装等中、低、高档奶制品也占据着货架的主要位置,记者注意到,袋装液态奶的零售价普遍在2.5-3.5元左右,而盒装奶的价格则要高出1元左右。尽管散品的液态奶品类不少,但标着黄标“降价”牌的品类却不多见。
“像这款牛奶平时都标价六十多元一箱,现在才卖到四十几元,真的降价不少,促销、降价几乎涵盖了所有品牌,从‘大众’消费的液态奶,到高档奶都有降价,就连一些平日里几乎不参与促销的品牌也不得不加入到降价促销的行列。”液态奶降价的消息再次得到解放路某超市的工作人员的肯定。记者走访市区多家超市发现,液态奶价格普遍下跌,各品牌根据不同定位和品种,降价的幅度也有所不同。在该超市内记者看到,蒙牛、伊利等品牌的液态奶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价。
销量较往常增加一倍
“这两年牛奶是一年比一年涨得厉害,眼下出现的降价潮确实带动了奶制品的销量,原来一个多星期也很难补一次货,现在隔三差五的就要补货,不仅如此,市民在选择奶制品上也开始‘大手大脚’起来,价格高的时候,多数市民都是选择散着买,现在牛奶价格降了,市民的购买热情也高了,都是成箱地购买,少则一两箱,销量较往常增加一倍,散品奶几乎卖不动了。”解放路一超市的工作人员介绍。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受液态奶价格普遍降低的影响,市区部分超市出现抢购的情景。
“听说不少牛奶都搞促销呢?因为担心这价格再涨上去,这不,一下班我就直接赶过来了,这一箱牛奶比之前便宜一半多呢,趁着降价促销多买点,家里老人孩子都喝。”市民蔡女士告诉记者。在振兴路一超市内,记者注意到虽然不是周末,但是超市里购物的市民却一点不比周末少,而像蔡女士一样不少市民是奔着奶制品来的。“才刚降价也不能一下子又涨回去,先买一箱喝着等临近春节再去买也不晚,或许那个时候促销力度更大也说不定。”一些比较理性的市民表示,纯奶的保质期较短,不适合大量购买。
奶源供应充足是降价首因
“此次奶制品降价并未波及到酸奶,超市里的酸奶制品还是正常销售,虽然看起来酸奶也有不少促销活动,但都不是针对此次奶制品降价才开始的,纯奶一降价,酸奶也不好卖了。”一超市导购表示。对于各家超市来说,酸奶也是促销的重点商品,记者走访了城区几家超市发现,无论是在常温奶销售区还是在存放低温奶的冰柜区,几乎每个品牌都有几款酸奶产品贴着促销标牌,但和纯奶区人来人往的热闹相比,酸奶区明显逊色了不少,有的酸奶区的销售人员干脆跑到纯奶区去帮忙。
此次纯奶大规模的集体降价,让不少市民乐开了花,但市区一些奶牛养殖户却忧心忡忡,提不起精神。“如此大规模的促销还真是少见,至于为什么会出现零售终端市场集体降价的局面,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上游奶源收购价偏低。”台儿庄区一奶牛养殖户表示:“奶源供应充足,各地原奶收购价格纷纷走低,直接影响了零售端奶产品的价格。”
(记者 张莉萍 文/图)
延伸阅读
农业部发文解决卖奶难
北京超市的奶制品也促销
近期,关于北京等多地出现奶农倒奶现象的报道频现报端。对此,农业部发布紧急通知,要求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协调处理卖奶难、稳定奶业生产。中新网生活频道走访北京多家超市发现,国产乳制品促销力度明显加大,进口牛奶也走起亲民路线。
北京延庆县这几天“火了”。据媒体报道,因为牛奶价低,无人收购等原因,奶农自元旦起每天都要倒上千斤新鲜牛奶,部分奶农甚至开始卖牛。其实,不只是北京,河北、山东等地奶农也同样面临卖奶难题。昔日摇钱树如今成了累赘,显然让奶农们措手不及。
分析人士认为,奶农倒奶的根本原因在于2014年进口奶粉价格暴跌。奶企囤积了过多进口奶粉,自然会逐渐减少鲜奶的收购。也有分析称,奶农在2013年原奶价格上涨的背景下加大奶牛饲养规模最终导致牛奶供过于求。
针对现状,农业部7日下发《关于协调处理卖奶难稳定奶业生产的紧急通知》,要求各级地方农牧部门在当地政府领导下,迅速行动起来,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以赴协调处理“卖奶难”,确保奶农利益、稳定奶业生产。通知强调,各地要千方百计组织协调加工企业保证生鲜乳收购,维护生鲜乳正常收购秩序。
通知还要求,要针对当前奶业生产中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实际困难,抓紧研究、提出建议,积极争取地方政府出台奶粉收储补贴、救助奶农补贴、信贷金融支持等办法,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奶农渡过难关,切实把损失降到最低。
近期,农业部已派出督导组,赴河北、山东、山西等奶业主产省检查指导解决“卖奶难”问题。
按常理判断,上游原奶价格低迷,下游奶制品价格应该同样走低。中新网生活频道在走访中发现,超市里的奶制品区出现促销热,不过,销售人员否认这是“降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