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平(本报)
9月25日,2014中国城市森林建设座谈会消息称,17个城市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我市榜上有名。我市3年造林62.6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6.22%,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1%,有林地面积达到了180万亩,市域森林覆盖率提高近7个百分点。(9月25日《枣庄晚报》)
创森后城市就是个天然氧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创森”也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文明水平,改善城市人居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正因为如此,“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才为众多人津津乐道。
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从根本上改变了枣庄的生态状况,也深刻影响着每个枣庄人的生活和理念。植绿、爱绿、护绿,在与绿色的相伴中,市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对于很多城市而言,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情,而对于枣庄,创森则事关长远,是城市转型发展不得不做的大事。
然而在“名”与“实”之间权衡轻重应有正确而坚定的认识,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森林城市?尤其是在我市取得一张被追捧的国字头“城市名片”之后,如何卸下名利,重新出发,显得更为重要。我们提出生态立市的战略目标,把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作为撬动枣庄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这个鸿篇巨制书写枣庄的未来和人民的福祉,推动全社会的生态文明进程。不仅如此,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绝不仅仅是为了这块牌子,更不是权宜之计,而是让市民共享生态建设成果的过程,是建设幸福新枣庄的重要内容,永远没有休止符。套用一句老话,创森同样“三分靠建、七分靠管”,必须坚持一手抓创森,一手抓管理,不断创新城市绿化管理体制,努力由过去的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由突击管理向长效管理转变,实施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高水平、高效能管理。否则创森不易,朝夕可毁。
为此,一方面在提高市民素质上下功夫。城市绿化管理似在管城,实在管人。人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城市品位。为此,必须把育人为本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城市绿化管理始终,把“创森林城”与“育文明人”结合起来,提高市民整体素质,使城市绿化管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一方面,在严格管理上下功夫。提高城市绿化管理水平有赖于长期耳濡目染的教化,也离不开严格而规范的管理。在城市绿化综合监管方面,努力探索以行政手段为主向以法制手段为主转变,使城市绿化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把城市管理纳入了法制化、制度化轨道。真正避免那种商家门口树长翅,导致经常不翼而飞而无责任主体追究的尴尬局面。
创森不易,管理更难。在收获到城市最具价值的金字招牌后,在将生态理念根植在每个人心间的同时,应继续推动“网格化”管理,上下联动、城乡联动,形成创森工作的“一张网”,激发基层的创森热情,真正实现全民动员,全面参与,实现创森工作常态化、规范化、科学化。